返回

2020-12-22

儿子请我吃晚饭(外一篇)

作者:黄廷付 时间:2020-12-22 阅读:193


   儿子在老家的私立学校读初三。上周我回去办事时,专门抽了个时间去学校看他。
  我下午五点钟来到儿子所在的学校时,他还在上课,我只好站在大门口等他放学。大约等了四十分钟后,下课铃终于响了,我跑到儿子的教室后门,向教室里张望。他的同学问我找谁,我还没来及回答,儿子已经看到我了,他笑着朝我飞奔过来,满脸惊喜地大声喊着:“老爸,你咋来啦……几个月不见,儿子长高了不少,但好像瘦了。一起下楼时,我低声问儿子在学校的情况,他笑着说还好。从儿子兴奋的表情看,他对我来看他是很高兴的。
  “老爸,晚饭时间到了,咱吃饭去。”
  “好,正好我也饿了,今天老爸带你去吃点好的。”
  “不,老爸,今天咱就在学校食堂里吃吧,我们食堂的伙食还行。”儿子摆摆手,拉着我就往食堂走去。
  食堂一楼的大厅里人声鼎沸,甚是热闹。学生们大都在排着队打饭,那些动作快的同学已坐到了餐桌前,有的在埋头吃饭,有的边吃饭还边歪头和旁边的人说话。他们看到我拉着儿子一起走进食堂的时候,无不露出羡慕的眼神。
  “儿子,咱上二楼吃去,我记得你说过二楼的饭菜好些。”
  “好嘞,老爸。”
  二楼的学生也很多,几乎没有空位。儿子走到食堂打饭的窗口,转身问我:“老爸,你想吃什么?你过来看看,今天我请客。”
  我看了看窗口内摆放整齐的食物,点了两碗油茶、两个烧饼、两碗炒面。我刚要掏钱的时候,儿子摆摆手,笑着说:“老爸,这里不收钱,只能刷卡的,不是说过了我请客的吗?”说着他从脖子上取下饭卡,递了过去。
  我们端着饭,找到两个空位,儿子依然笑呵呵地:“老爸,快吃吧,不够吃的话,我再去买。”
  “嗯,好,好。”
  我抬头望了望儿子那依然稚嫩的脸,心头猛地一热,喉头像被什么卡住了一样,眼眶一下子竟湿润了。
  这个学校是封闭式的,据我所知,这里的很多学生都是从农村来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都长年在外打工,所以几乎一个学期都不会来看他们一次,可以说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真是少得可怜。
  吃完饭,儿子带我去他的校园里转了下,最后我们在一个花池边坐了下来。我问他想要吃什么,我去外面买,他摇摇头:“爸,我什么都不要,你要是过段时间能再来看我一下就好了。”儿子说这话的时候,声音不大,也没有笑,表情显得特别认真。我默默地看了儿子一眼,没说话,使劲地点了点头,儿子又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老街的时光
 
  正阳关老街上有一家铁匠铺。附近的人好像都不记得林铁匠的真名叫什么,不管年长的还是年幼的,都喊他一声林师傅,他总是乐呵呵地应着。
  老街人都知道林铁匠的手艺是祖传的,而且在正阳关方圆十里八乡都是首屈一指的。林师傅曾经靠他打的那一把好菜刀,就让林家人衣食无忧。年轻时的林师傅和老伴每天一人抡着一个大锤,叮叮当当,火星乱窜,直到那块铁疙瘩慢慢地变成刀的雏形,然后取淮河之水淬火,刀把整齐划一,打磨得光滑锃亮,一把锋利并颇具质感的好刀就算成了。沉甸甸的菜刀,交到买家手里,那人随手捡起大拇指一样粗的一根树枝,轻轻一拉,树枝就齐刷刷地断成两截。那时候要买林师傅的菜刀那可都得提前预定才行,而且林师傅的售后服务做得也非常好,这就体现了他的另一手绝活: 磨剪子戗菜刀,这样一来,他的铁匠铺生意就更红火了。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超市里那种做工美观的不锈钢刀具青睐起来。相比之下,林氏菜刀虽然也锋利,只是略显笨重了。周围的人也都走出了老街,走进大城市了,老街慢慢变得冷清了。林师傅也想过放弃这营生,可是自己的满头青丝已变白,除了对着老街一阵感叹之外,转身又提起那柄抡了半辈子的大锤。
  突然有一天,老街又有了笑声,而且笑声很长。林师傅刚往街上瞅了一眼,就被笑声包围了。
  “老爷子,身体还好吧?”“硬朗着呢。”林师傅瞅了瞅问话的人,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书生模样,有点面熟,却一时又想不起来。“眼镜”朝他笑了笑,转身对那一群说笑的人道:“你们看这刀怎么样?”
  “哇,好刀啊!”
  “嗯,和我小时候母亲做饭用过的刀一模一样啊!”
  “那可是童年的回忆啊!”
  大家纷纷上前,你摸过来,他摸过去的,都有些爱不释手了,还不忘掏出手机来拍照。
  “大爷,给我来一把刀,多少钱?”其中一个问道。
  “55块钱。”
  “老爷子,干脆50块钱吧!”
  “眼镜”自作主张地替那人朝林铁匠砍价。
  林师傅没说话,看了看“眼镜”。
  “你看看这些人,他们可不是家庭煮夫,他们买刀都是以收藏为目的。”
  “眼镜”话音刚落,后面立刻就有几个声音附和道,“是啊,50块,我也买把带回去。”
  “这个可是纯手工的,这些东西以后可真难见到了。”
  “好,50元一把。”林师傅点了点头。
  “我要和老爷子合个影,他可能是最后的手艺人喽。”
  “嗯,嗯。”
  当他们微笑着把菜刀放进包里时,“眼镜”背着双手,往老街的另一头走去,边走边大声地说:“你们可以结合自己此时的心情,构思一篇关于刀的文章,还可以通过黑与白的对比,老师傅黝黑的脸和刀的白,以及文化传承和即将消失的手工艺人……”
  “林老师,说得真好,我们不虚此行啊!”
  “是的,跟着林老师,我们受益匪浅。”
  林师傅望着那群人远去的背影,他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的眼前忽然浮现出一个画面: 当年他打铁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一个流着鼻涕的小男孩呆呆地往铁匠铺里瞅,直到他给小男孩递过去一块糖,小男孩才吸溜一下鼻子,咧着嘴,蹦蹦跳跳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