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12-29

黑石头镇:决战决胜在今朝

作者:刘梓越 时间:2020-12-29 阅读:194


   从威宁县城沿着326国道线往西南方向开车行驶52公里,就能抵达黑石头镇。2014年,黑石头镇有贫困村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识别贫困人口2871户12222人,贫困一直是限制该镇发展最大的难题。贫困就像一副千斤重担,压在黑石头人的肩头,也沉甸甸地压在历届黑石头镇党委政府的心上。从如何脱贫到如何高质量脱贫,黑石头镇走了五年。
 
要想富 先修路
 
  暮冬的黑石头镇观音岩村,静谧安详、山势分明。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在崇山峻岭间延伸,连通到千家万户。过去观音岩村交通极其不便,只能沿着蜿蜒的山路靠两条腿翻越大山,一路舟车折腾几个小时,村民出行极不方便。
  谈起过去村里的交通情况,观音岩村半山组村民吴远能现在还心有余悸。他说:“以前,通往镇里只能走坑坑洼洼的小路,去来要5个多小时,家里栽点东西只能靠人背马驼,种出来的庄稼背出去太难,大多都喂了牲口换不成钱。”
  修路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2014年至今,黑石头镇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组组通”公路255.7公里,进寨路8.9公里,串户路6880户,实现了所有村组户通路,让群众彻底告别了“出行基本靠走”的历史。
  “现在路修好了,村里面的人都种上了烤烟等经济作物,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运出去很方便,今年家里种了5亩多的烤烟,纯利润算下来也有一两万,比以前好得太多。”吴远能说。
  因为通路,很多收货商人直接开车进大山上门收购,村民们搞起了多元化产业,种的核桃、蔬菜、辣椒不愁销量,养的土鸡也不愁卖,收入增加了,村民脸上挂上幸福的笑容,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抓保障 战贫困
 
  陆坪村是黑石头镇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曾经的陆坪村最真实的写照,自脱贫攻坚开始,国家政策像春风一样吹到了全国各地,也吹到了乌蒙山的褶皱里,陆坪这个小村子迎来了春天。
  村民王大石回忆起之前的日子很是感慨,母亲去世得早,父亲既当爹又当妈把自己拉扯大,几片瓦几堆土就垒成一间房子,冬天冷得像冰窖,一年到头靠在地里刨土为生,年景好一点,能有个5千来块的收入。
  “以前最怕的就是冬天,坐在屋子里,四面八方都漏风。”王大石说,2016年,政府补助2.23万资金,他自己添补了一部分,修建了新房子,一家人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家,烧上北京炉,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暖意融融。
  据了解,黑石头镇党委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拆除重建、加固维修、政府统建、扶贫搬迁等方式,对农户危房进行改造,做到了“应改尽改”,进行农村危房改造2703户,“三改”2346户,县级兜底危改对象共计407户,“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500户,新增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70户,顺利实现“住有所居”。
  除了住房保障,黑石头镇党委政府还把解决“3+1”短板突出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过筛子,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控辍保学机制,持续推进冲刺清零阶段性成果的巩固提升,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实行分级负责制,实行教育线、行政线双线合力,多方核查、多措并举,先摸排、后劝返,按照省教育厅控辍保学工作二十条,扎实推进“一生一档”“一人一策”,再层层落实,确保该入学的一个不少,已入学的一个不跑,无法入学的送教到家。严格确保311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政策享受到位,实现应助尽助、及时资助。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严格落实“一生一案”要求、防止反弹,提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有效阻隔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全面实现“幼有所育”。
  全面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及中心村卫生室,实现每个村都有2名以上合格村医。三重医疗保障、大病专项救治政策全面落实,实现应报尽报、应保尽保、应治尽治、应助尽助。镇内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出院“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式”结算服务。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位一体的医保扶贫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医保扶贫不落一人,全面实现“病有所医”。
  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投资1872.57万,严格按照保证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4项指标实施,群众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干净、安全的生活饮用水。解决了贫困户1129户4281人的饮水安全。同时严格落实管护制度和应急供水措施,确保长期稳定发挥作用,让所有农村贫困群众都喝上“放心水”,全面实现“饮有所安”。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的扶贫成效日渐凸显,黑石头镇夯实基础向着全面小康之路砥砺前行。
 
脱真贫 真脱贫
 
  站在黑石头镇河坝社区海升基地山顶上,向下俯瞰,河坝、开厂苹果产业尽在眼前,万亩苹果树已经采摘完毕,在326国道沿路及794县道沿路,随处可见叫卖苹果的小摊子,一派热闹景象。
   “村里的产业多了,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河坝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朱德荣高兴地说。
  近年来,黑石头镇依托自然生态优势,以建设“冰心苹果之乡·生态黑石”为主线,对照产业革命“八要素”盘活荒山荒坡土地资源,累计种植苹果50193亩,挂果面积29200亩,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坝区产业,分别在黑石、坝口等23个村,种植辣椒10026余亩,种植标准化蔬菜5159.52亩、烤烟9200亩、中药材13000亩、马铃薯73500亩,牛存栏数12160头、羊存栏27344只、猪存栏28813头、鸡存栏31238羽,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夯实的产业基础。
   “我现在在基地上班,一天有80块左右的工资,在家门口挣这么多钱对我们农村人来说真是不错。”在基地务工的贫困群众余兴梅说。
  除了发展产业,就业也是高质量脱贫的路子之一。该镇通过落实产业、服务业、运输等行业落实就业11921人。开发“10+N”就业岗位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落实“10+N”就业1001人。2020以来,该镇克服疫情影响、抢抓复产复工的机遇,共输送13339人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到易地产业基地务工实现就业脱贫,产业和就业相结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开发式”扶贫为“参与式”扶贫,增强贫困人口的内在发展动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自主脱贫能力,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高质量 看实效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近年来,黑石头镇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316亿元,累计贴息492.6万元,贫困户“特惠贷”获得率达100%;
  累计实现贫困人口减贫2427户10062人、9个贫困村出列,脱贫对象实现应退尽退;
  累计发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425.56万元,备案率100%,拨付率100%;
  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74.5万元,支持贫困户购买能繁母牛2173头,新组建养牛专业合作社23个,组织2217户养牛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强化防疫、饲草、购销、保险等统一服务,提升养牛产业组织化水平,产仔1463头,实现增值1024.1万元,户均增收7000元;
  累计建立23个产业基地,完成辣椒种植10030亩、蔬菜种植5159亩,芸豆种植1600亩,南瓜种植460亩、中药材种植13500亩,组织贫困群众到基地集中务工,惠及贫困人口389人;
2877户12222人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医保,实现参保率100%;
  累计2427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积极参与管理,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这些无不彰显着,黑石头镇脱贫攻坚发展的“韧性”很强。
  2020年即将结束,黑石头镇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黑石头镇将继续奋勇前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启崭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