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12-29

梁和胜:性命所托 不可辜负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刘蓝婴 整理 时间:2020-12-29 阅读:181


 

梁和胜(左一)正在工作中

  我是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梁和胜,在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挂职1年多了。在威宁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目前我已经完成的脊柱手术总量有400多台,并且完成了威宁首例手术10余例。
    每天早上交班后,马上带教查房,接着就到门诊坐诊,随后进行手术工作。每天通常都有3-5台手术,遇到重大手术要做到晚上十点后才能结束,这就是我的日常。
  除了每天常规的治疗和带教工作外,通过多方支持,我引进先进设备,脊柱外科终于在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挂牌成立。从此在威宁自治县已经能完成大部分脊柱外科手术了,患者不需要再转送上级医院,大部分脊柱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今年4月30日,一位叫颜朝敏的先天性聋哑人士因爬树劳动从高处坠伤,导致胸椎11、12节段脊髓损伤并完全截瘫(特重型),家人连夜把他送往县医院。我对患者进行了全面检查,并迅速制定出治疗方案。可是,家属犹豫不决,一直追问:在威宁能不能做好这个手术?经过我反复解释,家属终于消除了种种顾忌,决定积极接受治疗。
  回想起自己在威宁帮扶的一年多时间里,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我经手处理的外伤或者脊柱退变引起的不同程度瘫痪的患者都有30余人。很多时候我都要进行一番“自我推销”,患者家属才愿意留在县医院手术。
  虽然门诊每天都会有慕名而来的患者,但我是威宁脊柱外科专科门诊第一个选择出诊的医生,只想尽可能解决更多患者的病痛问题。由于威宁面积辽阔,一个人的力量十分微弱,我就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了2场全县的医疗培训班,培训人次达到2500人。此外,我还组织了下乡义诊17场,免费送医送药下基层,让2000余名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免费医疗。
  原定帮扶计划是3个月,但我在实践中发现,3个月不能把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留下来,这一趟帮扶就变得没多大意义了,于是我多申请了3个月。半年后,以何大庆主任为首的骨科医生逐渐掌握部分微创手术技巧,但技术还不成熟,仍需要进一步巩固才能全面开展工作。于是我一直坚守到现在,目的是希望真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今年我也拿到一些荣誉,比如“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威宁县优秀帮扶专家”,这都让我很感动,同时也是一种鞭策。说实话,为患者所做的一切都是职业责任,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和赞许还是最让我开心和踏实的感动。
  一年多的帮扶时间马上要结束了。我亲自带出来的微创脊柱外科的同事目前已经能独立开展手术,这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希望他们能够长期为威宁人民解决病痛,成为独当一面的专家。岁月留声,不虚此行。我想,这段在威宁的岁月一定是我毕生的宝藏。(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