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12-30

陆恒:扶贫重在“志、智”双扶

作者:唐爱梅 罗纱 所培月 整理 时间:2020-12-30 阅读:166


 

陆恒(右一)走访群众

  我叫陆恒,是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现在担任雪山镇雪山社区驻村工作组组长。
  我2019年6月4日到雪山社区开展帮扶工作,那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我的宝贝女儿一周岁生日,也是我收拾行囊前往脱贫攻坚一线的日子。
  到雪山社区后,夜幕降临,结束一天的走村串户、短板排查、政策宣讲,回到刚安装路灯的村公所,马上又转战扶贫办公室,启动电脑、敲打键盘、核对数据、填写报表……成为了我每天的日常。
  奋战在脱贫一线,我不怕脱贫任务的繁重,也不惧工作环境的艰苦,我唯独担心百姓失望。
  刚到雪山社区时,为了第一时间了解村情、找准短板、对症下药,10个月的时间里我带领驻村工作组对雪山社区405户1593人进行了3次全覆盖大遍访,对全社区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无数次的“串门”,摸清了雪山社区的基本情况。
  雪山社区群众经济收入以种植马铃薯、养牛以及外出务工为主。
  我刚参加工作时就是在雪山镇,我对这个地方是有特殊感情的,驻村之后,我发现社区里剩余劳动力多,产业不成规模,所以我就从产业这块着手,从经开区引进了一个扶贫车间,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大力推进养殖业,通过发展产业帮助农户增收。
  经过深入走访,我和驻村工作组的其他同事详细调研,最终确定通过了“1+2”产业脱贫模式,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增收致富。“1”就是一个主导产业,即巩固发展壮大现有养殖业,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引领,以团杆组为核心,成功组织申报“养牛示范村”,全社区现养牛1012头(其中能繁母牛908头),农户户均养牛3.8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8500元。“2”就是两个配套产业,即坚持推进规模化种植业,结合雪山社区实际情况,规划种植马铃薯1700余亩;引进扶贫车间建设项目,从经开区引进威宁县冠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利用雪山社区闲置老村公所建成智慧校服生产项目建设扶贫车间,目前解决劳动力就业50余人,人均工资2000元以上。
  在日常工作中,我将群众当亲人,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全社区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短板记录梳理,动员威宁本地企业加入脱贫攻坚行列。主动与自治县交通局对接,成功申报雪山街上至雪山社区活动场所最后300米水泥路项目(投资约15万元);协调威宁恒泰、新城房地、薯美佳、荞源食品、绍芬火腿等企业筹集募捐资金3万元帮助2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边缘户补齐住房等短板;帮助雪山社区居委会协调电脑1台、打印机1台以及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协调棉被、衣柜等物资。
  “政策好,社区领导也关心我们,我家得到了1万元的养牛资金买了能繁母牛,现在我又在社区里当保洁员,每个月有500元的工资,生活越来越好了。”社区居民蔡云芬说。
  开展工作过程中,我亲近群众,和社区居民心贴心交流,大到补齐住房短板,小到日常嘘寒问暖,我始终将群众记在心间。
  驻村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脱贫攻坚应从思想上转变群众观念,增强内生动力,让他们能够自己发展下去,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变为主动发展、积极发展,志智双扶才能拔掉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