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茜:让青春绽放在脱贫攻坚战场
作者:陈茜 时间:2021-01-05 阅读:173
我叫陈茜,在偏远的云贵乡群峰社区当第一书记。我是威宁县档案馆下派的驻村干部,当地群众叫我“小陈书记”。自驻村以来,我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在2020年的“七一”表彰中荣获“全省优秀村第一书记”称号。
走家串户温暖民心
为了彻底了解清楚村里的基本情况,驻村后我立即组织驻村工作队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开展了挨家挨户走访,与老百姓面对面交心谈心,详细了解每户村民的家庭情况,虚心向村两委和工作队的其他队员请教、学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为每个贫困户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
群峰社区白么组的李正全是低保贫困户,妻子在两年前因不堪家庭重负离开了他和三个孩子,李正全一直独自抚养着三个孩子。去年,李正全的大女儿李明巧,一个只有十岁的小女孩竟突发疾病,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就不幸去世。贫困的李正全连为孩子简单操办后事的钱也拿不出,我立即决定发动全村老百姓为李正全捐款,并自已带头捐了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筹集下,驻村工作组、村“两委”、村民群众共捐出善款6000余元。我还将李正全家的特殊情况上报乡政府,为他家争取了三千元的临时救助。
除此之外,给贫困党员李德光送棉被,中秋节慰问孤寡老人,为独居老人曹海相粉刷房子,帮特困供养户饶世朝打扫卫生,给贫困儿童李明涛、李明娇送衣服,带领“十大员”整治环境卫等等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在解决群峰社区基层党建薄弱、扶贫缺乏带头人的问题方面,我也做了许多工作。一方面是抓党建。组织带领村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鼓励大家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做标杆,树榜样;定期召开“三会一课”,并按组织要求,做好党员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带领党员同志、广大群众为群峰社区筑牢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组织党员成立了先锋突击队,针对全社区所有外出务工人员和外出读书的大学生开展地毯式排查,对每家每户存在发烧、咳嗽现象的人员进行严密监测,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充分发挥了党支部德的战斗堡垒作用。
另一方面是重宣传。我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这一平台,多次组织群众前来讲习所学习,转变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张应成是一个“懒汉”,我暗下决心要改变张应成的懒汉形象。张应成家的收入主要就靠妻子外出务工,有四个孩子都在上学。看到张应成家破败、有安全隐患的房子,我立即为他家申请了3.5万元的危房款,并联系了施工队施工,成天浑浑噩噩的张应成看到新房建成,对生活开始有了美好的期待,我申请了临时救助为其买了两头小猪,张应成终于愿意到蔬菜基地打工。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群峰社区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的玉米种植、洋芋种植为主,收入低下。我采取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模式,申请扶贫资金16万元用于购买能繁母牛给群众喂养;积极调减玉米,发展紫皮大蒜、魔芋、辣椒、万寿菊等产业950亩,切实保障贫困户增收。我积极与农业服务中心沟通联系,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到户指导种植技术,并联系收购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合同。那段时间,没干过农活的我和支书、主任一起在地里忙活着,晚上十一二点了还在青山梁子运花、卖花,回到宿舍后沾枕头就能睡着,但是再苦再累大家都一起坚持下来了,毕竟这是我们合作社的第一桶金呀。
驻村以来,我申请资金2万元为群峰社区5个村民小组购买安装高杆路灯30盏,点亮了群众夜晚出行的道路;筹集资金为全村修建了10个垃圾池,老百姓再也不用为垃圾放哪儿而发愁了;积极响应全面推进“两化”的政策,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的方式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到此项工作中;争取短板物资锅架、灶台、沙发、碗柜、鞋架、床等共计269件,为52户贫困户补齐了短板。
驻村的日子有泪水、有汗水,有付出、有心酸,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我将站好最后一班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行好自己“第一书记”的责任和义务,不负组织所托,不辜负群众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