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头镇基层干部:倾听民间疾苦声 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雷吉艳 时间:2021-01-06 阅读:175

黑石头镇帮扶干部走访动员搬迁户的路上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在校大学生。本文内容,均是我今年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谨以此文,致敬脱贫攻坚战场上每一位守护万家灯火,不辞劳苦、负重前行的黑石头镇基层工作人员。——雷吉艳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基层工作都围绕脱贫攻坚紧锣密鼓地开展。
在基层,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战斗”气息,一线干部白天走村入户,深入群众,挨户寻找短板;晚上开会研讨,尽显才能,制定一户一策。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满是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的汗水、感动你我的眼泪和不怕流血牺牲的付出,甚至付出了生命。我们的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鲜明的党性,什么是“与百姓心连心”。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是基层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基层干部最终的价值追求。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加大了脱贫攻坚“歼灭战”的难度。困难有多大,基层干部披荆斩棘的毅力就会有多坚定,他们在寒冬里,犹如一道道铜墙铁壁,驻守在小镇人员进出必经的每一个路口,昼夜奋战。为了守候万家灯火,有人没能在这个春节与家人团圆,有人早早离家工作,有人因此身体抱恙,最终成功把新冠病毒隔绝在外,为这场疫情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而疫情刚刚平稳,基层干部又热情不减、扎根基层、一如既往,挨家挨户遍访,把疫情过后群众的困难及其所想、所急之事记在本子上、装在心里,以真心换取支持,用真情赢得信任,切实解决群众的难题。
就业扶贫一直是乡镇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确保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他们动员劳动力外出务工,改变贫困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现状,提高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稳定脱贫。
黑石头镇院子村的精准扶贫户张子军、张子云两兄弟,人口多、劳动力少,是他们的主要致贫原因。2020年3月,为了确保他们在今年如期脱贫,帮扶干部多次到家动员张子军两兄弟外出务工,几经劝说,两兄弟初步摆脱好吃懒做的“思想贫困”,同意外出务工。带着父母、妻儿与帮扶干部的祝福,两兄弟踏上了县政府组织前往福建务工的农民工专列,开始了奋斗的一年。
为了让全镇的精准扶贫户在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国家标准,黑石头镇的每一位帮扶干部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赵家劳动力弱无人外出务工,就争取产业资金购买能繁母牛饲养;钱家劳动力强缺乏技术,就组织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孙家缺发展资金,就帮助申请特惠贷;李家地处偏远生态环境恶劣,就动员申请易地扶贫搬迁……
基层干部常说:“我们要让百姓生活得称心如意。”面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黑石头镇的干部敢于动真碰硬、拿出真招实招,因人而异、因户施策、精准施策,为贫困户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与智慧破解工作难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当一方水土养育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黑石头镇“十三五”期间累计搬迁502户2676人,帮助439户贫困户走出大山,拔掉穷根。
付凤三,家住黑石头镇马达村一个偏远的寨子,是2018年搬迁对象,2019年搬迁到五里岗街道朝阳新城,一家5口人住上了设施齐全的新居。刚走出学校的付凤三,毅然选择了回报社会,成为了朝阳新城社区服务志愿者。
朝阳新城居住着20000多群众,社区工作人员少,付凤三一个人就承担了4栋楼148户群众的各项工作,白天入户排查,挨家挨户询问是否有成员变动、在何处就业、政策是否享受到……晚上还得回到社区办公室,把一天的工作记录在案,反馈给街道办公室,周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今年11月,付凤三结婚,本以为请了婚假可以好好休息几天,但由于工作的需要,婚后第三天就返回工作岗位。
“是国家的好政策,让自己家住上新房子,自己读书没花一分钱,现在自己有能力回报社会了,应当为脱贫攻坚工作尽一份力。”付凤三说。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很多基层干部背着家人的不理解,甚至是埋怨,但却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他们可能没有时间给父母嘘寒问暖,却始终惦记贫困群众的医保是否按时交了;他们可能没有时间照顾襁褓中的儿女,却始终在为贫困群众的衣食住行奔波在外;他们可能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却心甘情愿接受贫困群众的诉苦与埋怨。
他们不敢喘气歇脚,不敢有丝毫懈怠,只为了广大贫困群众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