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1-08

威宁加强部门协作助农民工解“薪愁”

作者:唐语明 时间:2021-01-08 阅读:167


   本报讯(通讯员 唐语明) 近年来,威宁县保支办把根治欠薪工作当成一场攻坚战,统筹谋划,加强部门协作,积极转变工作思路,营造和谐氛围,规范管理在建项目、除欠薪“隐患”、畅通维权渠道,推动欠薪源头治理,助农民工解“薪愁”。
  营造氛围,普法进企业。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落地落细。组织人社、住建、交通、水利、工信、教科等部门业务骨干,深入企业、工地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标准》《劳动监察条例》《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目前已开展法律宣传6次,张贴宣传海报500张,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接受咨询1000余人次。
  规范管理在建项目。建立人社、交通、住建、教科、工信等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监管”与“执法”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对县内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严格落实足额缴纳保证金、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银行代发工资制度。特别在保障金方面,建设单位必须按照《贵州省建设工程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保障金实施办法》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对未足额缴纳的项目,限期进行责令整改通知和行政处罚。同时加大力度督查工程款拨付、农民工工资发放、清偿责任等落实情况,对易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风险点”增加监察频率,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内部管理。2020年共缴存农民工工资保函3455.4884万元,农民工保证金 1517.5859万元。下达责令整改书85份;下达保证金催缴通知书7份;行政处罚告知书10份;行政处罚告知书3份。
  抓好欠薪预警“除隐患”。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效能。强化“互联网+劳动监察”,依托贵州省劳动用工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立8个100%预警机制。对工程项目从筹备到竣工,工人从签订劳动合同到入职进行全流程跟踪,实现工资全员直发、资金全程监管、过程全程预警等。所有在建项目包含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管单位、勘查单位的五方主体信息;务工人员基本信息、考勤、工资支付、维权告示、银行代发工资、开设专户、工资保证金储存、劳动合同签订、购买工伤保险等内容全部纳入大数据平台。同时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视检查,加大对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支付情况的排查力度,对曾发生过拖欠工资行为和存在工资拖欠隐患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目前全县26个在建工程项目、5937名农民工均纳入系统管理,基本实现在建工程项目在线监管全覆盖。截止目前,已开展欠薪预警11次,均督促企业及时消除了预警。
  畅通维权渠道,打击欠薪行为。由县人社局向社会公布各行业主管部门劳动维权电话,让劳动者投诉有门。要求全县范围内所有在建项目工程必须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劳动维权告示牌,内容包含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及所在项目部、分包单位、行业主管部门、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发放日、劳资专管员等信息以及劳动维权电话,进一步拓宽农民工投诉举报渠道。从而解决了人社部门单打独斗局面,同时也解决了年底欠薪金额大,欠薪的人员数量多的难题。同时还利用新闻媒体、信访部门、省长信箱等多方位提供维权渠道,引导广大农民工理性维权。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依法快速处置,打击违法欠薪行为。建立劳动监察、公安、法院、检察院等行政和司法联动机制,加大违法欠薪案件的查处力度。
  加强部门协作,下好“治欠保支棋”。成立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落实部门职能职责,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定期召开农民工工作调度会,定期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听取各部门的工作汇报。加强与成员单位的合作,逐渐形成人社部门牵头总抓、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头负责、部门配合默契的良好工作局面。建立威宁农民工工作成员单位工作群,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工作群实现信息实时传递。2020年10月21日,王某等6位工人投诉羊街镇某项目修路拖欠2020年9月份工资合计7.46万元。人社部门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立即在工作群里发布了该信息,交通局工作人员及时与该项目部负责人对接,了解到该班组因工程尾款结算与项目部发生纠纷,导致未发放工资。在劳动保障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监察员与交通局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组织该项目负责人进行调解协商,优先支付农民工工资,存在争议部分走法律程序,最后该案得到圆满解决。
  据悉,2020年以来共接受电话咨询8000余人,共接待投诉、举报欠薪案件150余起,协调处理130余起,立案处理12起,移送公安8起;追发劳动者工资5112.39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