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荷:贵州最年轻的乡村名师
作者: 时间:2021-01-08 阅读:260
(上接1版)
为了备好课,在山顶待一天一夜
作为出生在大山里的姑娘,张秋荷身上有着大山一样坚毅不屈的品质。
2018年,全省优质课开始评选,她独辟蹊径的方式得到评委称赞,并从13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有机会与全省的高手同台竞技。
为了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张秋荷争分夺秒研读课标、教材和专著。甚至,还独自一人跑到小镇的山顶备课,一待就是一天一夜,直到找到备课的灵感与思路。
“当时欢呼雀跃,在山顶独自放歌,听到回音才重新感觉到害怕,但是偶得的构课灵感驱赶了内心的恐惧。”她回忆说。
皇天不负有心人,张秋荷通过刻苦钻研,连续以第一名的成绩迈进,最终跻身全省大赛,其参赛作品《回忆我的母亲》荣获全省一等奖。
“从这个平台下来,我的实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有机会得到各教育部门的邀请参加大型教研活动,这对一名正在成长的青年教师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张秋荷说。
2019年7月,她再度通过层层竞技,从乡镇、县、市、省连续第一的成绩跻身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并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总结起来,她认为个人的自我提升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技能的自我提升,二是教学视野的拓展。
技能自我提升方面,张秋荷采取无生上课的模式录制课例,形成课例后借团队开展教研活动的契机,将预设课例带到实际课堂中进行教学检验,并在实践中反思、修正课例,形成精品课例,然后写成教学实录发表,供大家研讨。
拓展教学视野方面,她通过阅读教育专著与理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独特教学见解,找机会将自己的教学课例带到各类平台进行检验,在交流与碰撞中源源不断地激发新的教学思想。
“当然,我比较善于教学反思,这也是自我提升的重要方式。”张秋荷说。
让山区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其实,孩子身上闪闪发光的东西往往是卷纸无法测评出来的,每一个看似不优秀的孩子,内心也都有对美好的渴求,关键是他们很少被重视。”张秋荷说,自己作为语文老师,会尽可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有尊严、有自信地快乐成长。
当问及自己最骄傲的学生时,张秋荷没有谈起班上的学霸,而是一个个毫不起眼的差生。她自傲地谈起自己在2015年领回家的一个女孩子的故事:女孩家里姊妹多,父母负担重,原本自己也没有读书追求,打算读完初三就踏入社会谋生。
可是,在张秋荷半个学期的带领下,女孩转变了,并全力以赴考上一所普通高中,最终上了大学,频频传来自己进步的消息。“我所教的孩子们,许多已经步入社会,但是每当遇到生活中的困扰问题,都会来信咨询。”张秋荷说。
她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并引导其自发地为人生目标而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为此,每带一个新班级,都会在第一节课唤醒并启发学生对人生理想的树立,并指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册,将自己每一次取得的成绩都记录下来,朝着目标奋进。
“努力不一定成功,因此孩子需要有一颗坚强且柔和的内心,能够独立、理性地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成功,从中体验失败与成功的经验,做到不卑不亢,荣辱不惊。只有这样,才会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张秋荷说。
所有这些努力,都蕴藏着这位年轻教师对教育的初心:让乡村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认为让乡村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首先是要能保障乡村儿童能够受到均衡而有质量的教育,而不至于与城市孩子拉开巨大的差距。”张秋荷表示,只有孩子受到优质的教育,将来才有机会选择做最好的自己,否则孩子们没有竞争实力,将来仍然成为社会的底层,挣扎在生存线上,何谈做最好的自己?
带领乡村青年教师闯出一条突围之路
为了改变乡村优质教学资源匮乏、信息封闭的现状,她积极与发达地区的教学名师、教研员建立联系,搭建平台让更多的乡村教师有走出去引进来的学习机会。
“如果我算得上有点成就的话,那么我的成就源于在教育探索这条路上得到更多有温度有情怀的人的相助,所以我更愿意把这种能量传递下去。”她说。
从一所偏远的乡村学校走到全国平台,并受邀前往各地讲学,张秋荷的成长经历大大鼓舞了乡村教师纷纷慕名前往加入她的团队。
有不少老师驾车行驶几个小时的山路,从各所偏远学校赶来听她讲课,她也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在外面所学所获分享给前来学习的老师们,并带领乡村教师读书,群读群议。甚至,她利用业余的时间带着乡村教师反复打磨课例,带领教师们出去上课,为了上好一节课,常常带领团队研习到深夜。
为了帮助更多的乡村教师,张秋荷还带领工作室团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醒师计划”送教送培到威宁县的多所乡村学校,在教学上给与青年教师建议,并鼓舞乡村青年教师奋进。
“作为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的是激情,但是苦于没有引路人,在教学生涯中摸爬滚打,那种经历我深深体会过,所以我希望我能够在青年教师迷茫的时候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张秋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