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工地溢书香
作者:方国俊 时间:2021-01-14 阅读:173
高原工地溢书香
——记中交二航局贵州威宁项目部员工书屋
通讯员 方国俊

邓士贵(左二)肖渊(右二)师徒正在对照图纸对施工情况进行确认
云贵高原,草海湖畔,中交二航局贵州威宁项目部就扎根在这里。
肖渊是中交二航局贵州威宁项目质检部副部长,家在湖南邵阳。由于远离家乡,下班到员工书屋学习几乎成了他每天晚上打发时光的首选方式。肖渊说:“书屋虽然不大,但是管理知识和建筑专业方面的书籍齐全。‘每周2小时学习’活动更是让大家受益匪浅,真正能让员工每天进步一点点,助力项目建设更加安全顺畅。”
完善阵地让读书“动”起来
走进员工书屋,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一本本摆放整齐的专业书籍,充裕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为了给员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本着节俭、高效的原则,在项目部会议室处建立了员工书屋,将项目会议室、员工书屋整体打包,“二室合一”集中在一个场地,实现资源共享。
项目部根据员工需求,购买了工程技术、管理学等专业书籍,修订和完善了“每周2小时学习”活动办法,并把“每周2小时学习”活动执行情况纳入部门和个人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为确保“每周2小时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项目部细化“每周2小时学习”课程安排,班子成员也在学习活动中带头讲课,积极参与研讨互动的。讲课完成后,由项目部全体员工当堂对课程进行打分,评选“明星讲师”。“每周2小时学习”活动真正让读书“动”起来,职工的学习热情高了,工地上处处书香四溢。
技术交流让技能“提”起来
服务员工成长、共享工作经验、提升操作技能,项目部以“每周2小时学习”活动为载体,采取员工点餐的方式,开设了“快乐课堂”,激情唱响了“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的主旋律。
“快乐课堂”内容涵盖技能培训、安全培训、考证培训交流等方面。与以往专业技术讲座最大的不同是,授课人由项目专业技术人员亲自授课,技术交流效果明显提升了。同时,技术交流从课堂搬到现场,通过把“我讲你想”的课堂变成了“你看你问我来答”的实践,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肖渊201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中交二航局建筑公司,2017年来到贵州威宁项目部,拜项目负责人邓世贵为师。如何把大学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施工现场,徒弟边看边问边学,师傅不厌其烦地细心传授,一年后,肖渊就能独当一面了,2018年荣获了建设公司砌筑技能比武技术人员组第一名。贵州威宁项目“90”后大学生中共有4人考过了一级建造师,技术交流让全员技能真正“提”起来。
现场攻关让技术“活”起来
在这里,项目员工逐一破解工程建设中遇到难题和质量控制中遇到的瓶颈,用自己的智慧为激活了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成果在这里开花结果。
针对五里岗D区项目地处喀斯特KARST地貌影响成桩效率低的问题,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成立技术创新小组,通过采取旋挖钻机施工工艺和冲击钻施工工艺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旋挖钻机施工粘土层速度快和冲击钻机处理斜孔和塌孔以及溶洞速度快的优点。同时通过巧用“低压慢钻”方式,优化了混凝土灌注工艺,精准控制沉渣厚度,打破传统施工工艺,节省工期46%,基桩密实性、连续性、完整性、桩长、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实现了课题目标,为贵州精准扶贫建设和圆易地扶贫搬迁人民的安居梦,体现了中交人的责任和担当。
项目技术人员在威宁八中改扩建项目建设中,还以“提高塑钢材外窗安装施工质量合格率”为课题开展攻关,现场攻关让技术“活”起来。近年来,该项目共有2项成果荣获二航局QC成果三等奖,《喀斯特地貌大直径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创新》成果荣获贵州省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优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