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1-18

过“坎”石门迎巨变

作者:    时间:2021-01-18 阅读:193


 (上接1版)
  2016年12月13日,83栋破旧的茅草房变成了靓丽的苗族风情小“别墅”,脏乱的院坝变成了宽敞的文化广场。
  搬进新居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120平方米的小楼房,用起了电视、冰箱。朱正芬招呼大家在屋里坐下,她家的房间干净整洁,还专门辟出一间房间开了一家食品店。
  据杨鼎介绍,新营苗族风情小康寨的绿化、民族文化活动室等,都得到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民族工作部门积极在苗寨推进“双培”促“两业”行动,村民们切实得到了实惠。
  搬新家那天,村民们自发买了两只羊,在广场上做起了丰盛的“全羊宴”,村民们也穿上了苗族盛装。    
  “在我们这里,只有特别隆重的节日才会穿苗族服装。妇女们还编排了节目感谢我们,印象特别深。”杨鼎说,那天下午,苗寨广场上响起了妇女们苗语版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00多名村民围坐在一起吃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美丽的新营苗族风情小康寨,是石门乡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实现住房有保障的生动缩影。在威宁,许多村寨正像石门乡荣和社区新营苗寨一样,彻底撕掉贫困标签,顺利圆梦小康。
  据统计,2009年至2018年,石门乡危房改造任务总数为4579户,2019年新增46户系统外抗震房改造,现均已全部完工入住。2016年至2018年全乡易地扶贫搬迁应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406户1894人,现全部搬迁入住。石门乡农村旧房危房改造应拆除旧房2800户,现已全部拆除。
  伴随着一个个小康寨的建设,昔日贫穷落后的偏远山村,蜕变成令人神往的美丽家园。云雾缭绕的“云上村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时代脱贫战歌。
 
兴产业!奋斗出来的新生活
 
  初冬时节,新合村61户贫困户喜领合作社分红, 每户分红200元,合计分红12200元。
  “通过发展产业分红,这在过去的石门实属罕见。”杨鼎告诉记者,今天的石门,这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2020年6月,石门乡新合村盘活土地资源,结合当地雨水、温度等气候条件,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种植了70亩辣椒。合作社运营过程中,把全村61户贫困户全部吸纳进来,到辣椒基地务工并参与分红,户均增收2000元。第二季紧接着种植了白菜,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领富带富能力。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石门乡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牢牢把握“八要素”,围绕 “111123” 的产业发展目标(即:发展1万亩烤烟、1万亩马铃薯种薯、 1万头能繁母牛、1百万羽蛋鸡、2万亩蔬菜、3万亩经果林),发扬“三种精神”(契约精神、标准精神、革命精神),重点突出石门夏秋喜凉蔬菜品牌,着力打造有机生态循环农业之乡。
  “初到新合村,支书引我走村串户和群众交流,发现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家中留下老人和孩子,部分群众用的是屋檐水,走的是泥泞小路,人居环境脏乱差。”新合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浦应明谈起刚到新合时的情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再看看群众的土地,大多种着玉米、洋芋等传统农作物,勉强维持生计。”
  在多次走访调研后,浦应明认为“产业滞后是主要原因”,于是,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整合各方资金共83万元,农户以资金借用的方式,与合作社签订借支协议,许多村民自发加入产业中来。
  如今,新合村种植烤烟1050亩、魔芋360余亩、辣椒70余亩,大牲畜存栏300余头,产业遍地开花,群众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在新营苗寨,引进了贵州宏华公司“动车式”扶贫带动养殖生猪,带动46户贫困户每户增收1200元。举办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余人次,实现100余人外出务工就业,增收200余万元。今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从外地引进先进农业科技公司入驻建厂进行订单种植80余亩万寿菊,户均分红达1500元。苗寨扶贫产业全覆盖,预计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昔日石门的荒山僻岭,如今正发展成为百姓致富的富饶源泉。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石门乡引进优强企业,将昔日杂草丛生、支离破碎的荒山荒坡“变废为宝”,形成“扶贫农场”,呈现出路相通、田成方的新景象,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在观音山社区,昔日的荒山荒坡已经变身成了“扶贫农场”,乡亲们通过全机械化流程种植早熟马铃薯。这儿1000余亩土地,原来都是荒山荒坡,去年通过石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把这片土地进行盘活,与太给和种谷公司合作,发展成该村的种植基地,带动了1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近年来,石门乡重点建设的“石门扶贫农场”,通过建立农业保险机制,提升蔬菜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水平,提升应对市场风险能力。2020年,石门乡选准选好见效快、效益好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选择产品品种,种植1200亩辣椒、3000亩瓜类、10000亩蔬菜、1000亩芸豆、5800亩烤烟、2000亩青贮及鲜食玉米、200亩猕猴桃、7060亩马铃薯。
  “我们嵌紧利益联结,确保脱贫增收不断提升。”杨鼎说,石门乡按照“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由石门乡党委组织统筹,从干部职工中调配业务精干人员成立工作专班,组建乡合作总社。由合作总社统筹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从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中选举产生管理班子,全面带动贫困户承接农业、产业等行业领域业务,所获利润除用于运转经费外,全部用于带动贫困户发展。
  目前,石门乡各个村均已建立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实现100%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100%合作社有龙头企业带动,100%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社。大力推广订单生产、反租倒包、产业托管、入股分红、资产收益等利益联结方式,创新实施“认养一亩地,帮扶一家人”精准扶贫帮扶项目,合理确定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的受益环节和份额,确保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最大、最终、最广泛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