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即修行
作者:管淑平 时间:2021-01-20 阅读:201
人生最好的修行,其实并不在别处,而是在家庭中。这句话我是一直相信的。一个人若是处理好了家庭中的事务,搞好了家庭中的关系,即便遇到了再大的麻烦处理起来也同样得心应手;反之,若家中事务、家庭关系搞不好,面对大事时必定会很棘手,手忙脚乱。
与家人相处,以和为贵,所谓家和才能万事兴。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而家有和气的,可以绵延八到十代,由此可见和气的重要性了。有名的典故莫过于国学大师曾国藩先生。咸丰年间,曾国藩的六弟不幸遇难,这对曾国藩的打击很大,而曾国藩的脾气有点犟,作为老大的他小时候没少训过兄弟姐妹们,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也有不少记录。可这次弟弟的遇难让他痛心反省,最后彻悟得出结论,是因为家庭不和,经常和兄弟姐妹争吵才导致这次弟弟的不幸。追悔莫及中他痛心写下:贵兄弟和睦,言传身教让家族得以兴旺。而他在面对不争气的女婿袁榆生的时候,经常吩咐家庭人员要和气待他,尽管袁榆生还是不折不扣做了个反面教材,没能改掉恶习。这并非是曾国藩的教育有误,而是袁榆生从小的家庭环境不够理想,养成的毛病难以改掉。由此也说明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后天人格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与家人相处,要多一点理解和换位思考。家庭中的很多矛盾往往都是因为理解不够最终一触即发成了闹剧。所以面临诸多矛盾的时候,做父母的也不要抬高身段,做子女的也请放下固执,双方都请坐下来好好的交流、沟通,做子女的多为父辈们想想,做父母的也要开明胸怀,包容子女的错误,并要耐心加以纠正。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没有什么是沟通和理解化解不了的。
与家人相处,保持一点生趣和幽默。父母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要尽量少用命令口吻教育子女,得和孩子做朋友,因为父母不仅仅是子女的父母,更是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智慧一点,可以像梁启超先生一样给孩子取一个俏皮的昵称,如“大宝贝”、“小baby”等,以便增进亲子之间的距离。言语中多一些生动与幽默,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起来,化尴尬为活泼!
在持家之道中,还得勤勉一点,做好示范标准。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中事物、家庭关系得勤清理,不管是生活还是心理,遇到了矛盾要勤化解,不能耽搁,矛盾积累多了,闹剧无穷。
陪伴最长情。在忙碌的生活里也要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观察孩子最近的变化,关注孩子的喜好,改善孩子身上的不足。及时鼓励,常常关爱是少不了的,但得有度,不能溺爱不能宠,宠溺则生娇惯,反例不胜枚举。
治国如治家,治家如治国。更何况连圣人都说:“今人都将学问看错了,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家庭教育的重要更不用多说了,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小可见大,大可见小。关系越近,矛盾越多,好的修行就在于如何一一化解这些矛盾了!
修齐治平是典范,其实,好的典范也是从小处开始的,而家庭就是人一生中最好的修行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