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1-21

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

作者: 时间:2021-01-21 阅读:146


 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
□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秦华江 周乾宪 刘方强

  人类史上极不平凡的2020年已经过去,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乱云飞渡中成为世界唯一正增长主要经济体,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GDP同比增长2.3%;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9.1%、17.3%、16.2%;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突破了20万家。
  全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和4.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社会领域的投资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分别快于全部投资7.7和9个百分点。
  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双双实现正增长;既消除了绝对贫困,又消除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长。
  数据还显示,2020年1-11月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7个百分点。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爬坡过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量子大道”云飞路两侧,密布着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90后”是最大员工群体。
  2020年12月,《科学》杂志公布了中国“九章”的重大突破,这台由中国科学家研制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200秒的“量子算力”相当于目前“最强超算”6亿年的计算能力。
  “我们必须统筹创新要素,牢牢掌握创新和发展主动权。”研制者潘建伟说。
  量子科技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透出的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和底色。这是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取得的硕果之一。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七个坚持”,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涵,回答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本目的及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2019年5月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在文章中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量子科技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创新的典型叙事。
  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4位,而中共十八大召开的前一年,中国的世界排名是29位。
  习近平在文章中指出,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在江苏徐州潘安湖畔的马庄村,寒冬并未挡住村民们建设田园综合体和制作香包“伴手礼”的激情。
  “综合体由本市大企业建设,而香包新样式则由上海企业设计。”马庄村党委副书记王侠说,村民人均纯收入八年来涨幅超1.6倍,城乡一体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协调发展不仅为农村赋能。过去八年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高,联通东中西、协调南北方,国土空间布局加速优化,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不断壮大。
  习近平在文章中指出,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隆冬已至,江苏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内却游人如织。很难想象,如今这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数年前曾密布传统高速增长方式的产物——“散乱污”工厂。
  “‘城市后巷’已华丽转身为‘城市客厅’。”南通市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邵文建说,高水平环保正为高品质生活护航。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PM2.5等9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对外承诺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
  习近平强调,要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新年已至,单体规模世界领先的尼日利亚丹格特炼油厂项目工地上,徐工集团的千余台设备马力全开,轰鸣声不绝于耳,上百吨装置被徐工起重机精确放到指定位置。
  从多年前技术处处受制于人到如今产品出口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徐工集团走出一条国际化发展道路,据世界知名工程信息提供商英国KHL集团公布的2020年全球50大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其排名从2014年第11位升至第4位。
  “十三五”时期,中国稳居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比升至近30%。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中共十八大前的79位跃升至31位。
  习近平指出,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安徽大别山深处的大湾村,脱贫户肖细雨的民宿前台摆满了土特产。“江浙城里人到我们这里自驾游投宿,一年收入七八万元。”她说。
  过去8年间,肖细雨这样的脱贫故事,在中国近一亿人口中续写,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追求共同富裕、实现共享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历史性一步。
  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上海学者石建勋说,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中国经济持续深入转向高质量发展,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更强系统性影响。
  中共十八大以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30%,高居世界第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折算,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和范畴不断丰富发展。
  2012年,习近平主持起草的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中共十八大闭幕后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从上年的9.3%降至7.7%。尽管这主要是中国主动调控的结果,但当时,传统增长方式的确难以为继。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2013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此前,市场的作用被视为“基础性”。
  同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3%。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提出“适应新常态”。在位于郑州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他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同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同时确立,并突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这阐明了发展的着力点和支撑点,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方式和成效,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关键任务。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发展要有一定速度,但这个速度必须有质量、有效益。
  之后,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经过一年的践行和推进,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
  时间走到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同时,提出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表示,“高质量发展”这一原创性新概念的提出,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之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均保持20%以上增速。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6.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月23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进一步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认识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条鲜明的逻辑线索贯穿《建议》始终。
  这条线索是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需从理论和实际、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相结合的高度进行把握。
  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针对新发展格局,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为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2020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
  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大认识:
  “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
  习近平经济思想不断深化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持续发展完善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方法。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直强调“稳中求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表示,“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进”是硬道理,是方向。以稳求进,以进固稳。
  产能严重过剩、缺乏核心竞争力、大面积亏损、经营风险积聚……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中国钢铁行业一度陷入困境。
  2016年开始,通过问题导向、战略性布局和压减落后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业摆脱困境、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方法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运用。
  在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并购马钢集团重组后的宝武钢铁,跃居全球钢铁企业第一。
  2020年中国宝武钢铁钢产量突破一亿吨。从数年前亏损数十亿元到上马世界一流水平的H型钢生产线,从旧产品卖出“白菜价”到新品应用于世界知名工程,被并购后的马钢实现了嬗变。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中共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强调稳中求进、机遇意识、风险意识、政治意识、系统思维、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等,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
  2021年1月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这是他2020年8月听取“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时所作的讲话。
  习近平在文章中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赵长茂说,总揽全局找问题,着眼结构抓关键,明底线、补短板、锻长板,对标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习近平经济思想将持续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