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1-22

年关的一次买肉经历

作者:马清贤 时间:2021-01-22 阅读:189


   进入腊月,离过年越来越近了,不由想起少年时临近年关的一次买肉经历。那时候,物质生活十分匮乏,平时根本吃不到肉。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的目的是吃肉、吃糖、放鞭炮、有压岁钱、疯狂的玩耍。尽管家里非常贫困,过年都要或多或少买些肉、糖果和鞭炮的。不为别的,为孩子,为年俗。
  记得那是1977年,我13岁。腊月二十四上午,父亲让我去街上买肉。父亲是个小学教师,当年夏天查出患了糖尿病,在医院里住了一个暑假,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镇政府照顾我家,春节前给我家发了一张购肉票,持票人可以在指定日期到指定地点购买五斤大肉,每斤六毛,市场价每斤九毛。
  那天,父亲给了我三块钱,嘱咐我买三斤肉,二斤盐,半斤水果糖,剩下的钱买鞭炮和零食。我家距镇上近20里,午饭赶不回去。路上我已经盘算好了,买肉用一块八,买盐用三毛,水果糖用三毛,剩下六毛钱,我要买两挂小鞭炮,十个大红炮,不买吃的。我早已在商店看过,小鞭炮是两毛钱一挂,大红炮是二分钱一个。
  我到了街上,看见镇政府大门口旁边的一个窗口前,有很多人在排队。听说那里正是凭票买肉的摊点,我马上跑过去尾随其后。等了好长时间,前边的人一个个离去,眼看轮到我了,卖肉的师傅却伸出头来,大声说,没肉了,等下午送来再卖。说罢,窗口哗的一下关闭了。
  真倒霉,后边没有买到肉的人都骂骂咧咧的散去了,我也气得没办法,索性蹲在卖肉的窗口底下死等,反正中午也不准备去买东西吃了。我孤零零的蹲在那里东张西望,这时,从政府大院里出来一个中年人,瘦瘦高高的个子,看着眼熟,却想不起来是谁。他走到我面前,站住了,盯着我问,“你是肖沟村马老师家的孩子?”
  我连忙站起来说是。
  他又问,“你是来买肉的吧,来晚了?”
  我说,“早就来了,排了半天队,正好轮到我却说没有肉了,要等到下午才卖。”
  他替我着急道,“这怎么行?你家那么远,等到下午回去天就黑透了,你等着,我去问问。”说着,他又返回了政府大院。不大一会儿,他站在大门口叫我,我赶紧跑过去。他领着我,往大院里走时,问我带了多少钱?都买什么?我一五一十的说了。
  他把我领到一个屋里,我见里面的人是刚才卖肉的。卖肉师傅对我说,“正好还剩五斤肉,是给别人留的,要不是王老师来说,不会给你。”说着,从案板上掂起一块肉,递过来。
  这时候,我才知道,帮助我的人是王老师,才忽然想起来他曾经去过我家,看望过我父亲。
  当时无知的我连句“谢谢”也没有说,却仰脸看着王老师说,“我只要三斤。”
  王老师说,“只管拿着吧,都是一份五斤,你家七八口人,过年三斤肉能行?”
  我只好掏出了兜里仅有的三块钱和肉票,心想不仅盐和糖买不成了,连鞭炮也没有了。我悻悻地跟着王老师出来,走到大街上。王老师却把我领到了商店里,掏钱给我买了盐、水果糖和鞭炮。路过饭店时,王老师进去给我买了两个大肉包子,在当时真是奢侈品啊。
  回到家里,我把在镇上遇见王老师,以及帮我买肉、买东西的事情告诉了父亲。
  父亲说,“那是镇政府文教组的王老师,咱可得记着人家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