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2-02

李世举:我的扶贫战线 从纳雍到威宁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整理 时间:2021-02-02 阅读:163


 

李世举正在走访困难群众

  我叫李世举,201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昆明理工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工学硕士,就职于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18年1月,组织选派我到纳雍县锅圈岩乡明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来到威宁岔河镇挂职镇党委副书记,主要负责新发村脱贫攻坚工作。
  还清楚地记得,2018年1月的一个下午,局党组找我谈话,决定选派我作为驻村工作队员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当时我的孩子才3岁,父亲已于2014年过世,母亲患了股骨头坏死,需要人照顾,家里面临着很多客观困难。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守初心担使命。
  我在明星村开展帮扶工作期间,带领村支两委打好“四场硬仗”,硬化了通组路,发展了扶贫产业,动员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夯实了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目前,明星村已顺利脱贫出列,贫困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 
  2019年6月,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新增威宁岔河镇为帮扶联系点,根据市委要求需要派一名科级干部到镇里挂职帮扶。6月14日,我再一次接受了组织安排,并表态绝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和重托。6月19日,我火速奔赴岔河镇,立即全身心投入战斗,到了岔河镇深度贫困村之一的新发村开展帮扶。该村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2019年6月该村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7户647人,贫困发生率19.3%,是岔河镇脱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一到岔河镇,我就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各方奔走寻求帮扶资金支持。我充分抓住昆明理工大学贵州校友会成立的有利时机,得到了校友会会长滕凯的鼎力支持,他发动校友企业捐赠助学金13.36万元,资助岔河镇2019年录取二本以上学生110人,解决了这些贫困学子的燃眉之急,帮助他们圆大学梦。市工信局也鼎力支持岔河镇脱贫攻坚工作,累计支持岔河镇帮扶资金119万元,用于岔河镇补短板和产业发展,74户住危旧房的贫困户在毕节市工信局帮扶资金的支持下,住上了焕然一新的房屋,群众乐得笑开了花,由衷地感恩党的好政策。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产业。我们采取“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种植万寿菊110亩,带动贫困户42户159人就业,户均增收1250元。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辗转纳雍和威宁两个深度贫困县,期间有汗水也有收获,经历了又离别再出发。两个村都顺利脱贫,我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现在,虽然我患上了中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但是我依然坚守在基层,扎实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因能够投身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