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2-02

杨飞:发展多元产业 助农脱贫增收

作者:记者 杨静 通讯员 李玉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整理 时间:2021-02-02 阅读:184


 

杨飞(中)带领群众发展蔬菜产业

  我叫杨飞,今年58岁,是省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中心的主任。2018年,我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来到威宁么站镇抱都村担任第一书记。
  抱都村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里山高坡陡,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不通,村民意识不强。面对抱都村的种种情况,我决心一定要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从驻村开始,我每天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跟村民谈政策、聊发展、谋未来。三年下来,我用六本民情日记本记录了村民的基本情况和生活所需。 
  我深知,只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热心的服务,才能为抱都村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三年来,我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只要想到抱都村的未来,我每天都能干劲十足,也因此得到了抱都村村民的认可,他们把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后,我发现抱都村养牛热情很高,在综合全村实际情况后,并结合自身专业技能优势,利用村民会向村民讲解种草养牛技术,带领村民开始养牛。
  除此之外,我还积极组织开展冬闲田种草,规划种草1000亩,辐射贫困户120户,并向省草原监理站申请到3.2万元草种项目经费,采购2吨草种发放给村民。同时,我还向省农委申请到10万元帮扶资金,购置青贮饲料铡草揉丝机和压捆打包机各一台,为全村养牛产业提供有力保证。目前,村民种草养牛积极性高涨,全村巳有396户农户开展种草养牛。
  养牛产业稳定后,我就在想,抱都村单单依靠养牛产业是不能完全致富的,要让更多村民提高收入,还必须利用好抱都村千亩大坝发展多元产业。  
  2019年,正值全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我结合抱都村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优势,开始了对大坝的发展规划。上半年,我向省农业农村厅申请了130吨马铃薯种发放给村民,种植马铃薯830余亩;下半年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蔬菜,种植小叶芥菜、大白菜、莲花白、白萝卜、小瓜、小葱、大蒜等蔬菜,这样下来,村民不仅能通过种植蔬菜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还能在基地务工,解决当地就业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还转变思路,将320余亩38年以来因水淹丢荒的土地按每亩400到600元的流转费流转发展水产养殖;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水产养殖企业入驻,截止目前,巳投放虾苗3万余尾。
  三年的驻村帮扶,抱都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有效推进,村民思想意识进一步提高,2020年底,全村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全覆盖,全村856户3436人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