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市抓人的“逻辑思考”
作者:刘明礼 时间:2021-02-07 阅读:165
近日,“贵阳女子吐槽社区书记‘草包’被跨市行拘”一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对个别干部滥用权力、搞特权耍官威提出尖锐批评。
对警察跨市抓人事件,人们的关注点多是对公权私用、滥用的担心和深恶痛绝,再就是对一些干部官僚作风严重,思想和行动背离“以人民为中心”宗旨的担忧。而我认为,这些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没有看到类似事件所产生的根源,只是看到了一株“毒苗”,而没有探究毒苗野蛮生长的原因。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只看到了疾患之表,而没切中病证之本。
任女士在微信群“辱骂”社区支书为“草包书记”,言语或许略显不当,但毕竟事出有因。此话作为对社区支书以权压人的回击,表示的是对其工作的不满与愠怒,从“草包”一词的本意到本人“主观”,并无明显恶意,所以压根没有形成针对社区支书的人格侮辱,充其量算是种偏情绪化的表达。正如有网民所评论的那样,“草包”一词在词典中的释义相对温和,为“没有学识本领的人”,用在这名支书身上恰如其分。这点,从毕节警方于1月26日“依法撤销七星关分局对任某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并责令七星关分局依法处理后续事宜,案件涉及派出所所长及办案民警已停职接受调查”这一系列的操作,足以得到印证。
那么,为什么仅因为弱弱的一句“草包书记”,就惹得刘书记“红颜一怒”;而毕节警方为何以此为由“雷霆出击”,不惜驱车200多公里“跨市拘捕”? 先不论这个刘书记和毕节警方有何特殊关系,也不论警方相关办案人员这通“神操作”有多么低级,我只想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不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为“小团体”“自己人”谋福祉,对上阳奉阴违,对下气指颐使。在他们的意识中,有多大的官就有多大的威,有多大权就有多大的势,早已淡忘了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我的地盘我作主,官大一级压死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听不得不同意见,更容不得反对声音,似乎已成为了官场“潜规则”,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积弊、流弊。从近期大连的“王主任”,到济源的“掌掴书记”,再到毕节的“草包支书”,每一个事件都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这看似几起单独事件,但暴露出的却是同一个问题,这就是:官僚主义又有了新变种,在我们制度的“篱笆”之下,还有着特权思想、官僚作风的毒土壤,需要我们挖根除苗,倍加警惕!这便是“跨市抓人”所反映出来的“现实逻辑”!
我们党历来主张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也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之一。作为党员干部,本来应该认真听取基层和群众的呼声,闻过则喜,闻过则改,而不应该我行我素,更不应该因为群众有不同意见或者一句“骂声”就恼羞成怒,动用公权打击报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参天大树,毁于甲虫”,如果容不得逆耳、听不得“骂声”的作风得不到根本扭转,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必将受到动摇,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跨市抓人”带给我们的“逻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