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别“试验区”总书记一直深情关切
作者: 时间:2021-02-09 阅读:187
“5、4、3、2、1、0!”
2020年12月31日深夜,国务院扶贫办大楼悬挂的“脱贫攻坚倒计时”电子牌前,人们齐声高喊,随着数字的归零鼓掌欢呼。
同一天,千里之外,巍巍乌蒙山,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坪村,村支书陈加山招呼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一起收听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
让毕节人民喜出望外的是,一个多月后,总书记又亲临这里考察。
2月3日,时值立春,习近平总书记贵州考察第一站便来到毕节市,实地察看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走进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
在化屋村文化广场上,总书记亲切地对乡亲们说,今年我们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
心系毕节拔穷根
毕节,地处乌蒙山区腹地,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也曾是全国出了名的“穷”地方。生态恶化、生产落后、生存艰难……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仰天长叹: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
“贫困”,是毕节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标签。
而这里,也正是总书记一直深情牵挂的地方。
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上世纪80年代,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3次就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推动实施好《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明确要求。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期间专门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座谈会。会前的一个重要安排,就是与会相关同志到毕节了解当地扶贫开发实际情况。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贵州省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党的十九大报告,共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大计。近3个小时内,会场上始终洋溢着热烈气氛。总书记在和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交流时饱含深情地说:“我对毕节很有感情。”并高度肯定了毕节在脱贫攻坚方面的探索,强调党的根基在基层,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昔日“去不得”,如今“了不得”。
在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30多年来,毕节试验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30多万人,为中国扶贫探出一条新路子:先后推出了“精准识别‘四看法’”“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等一系列脱贫攻坚重大经验,和具有“实效打法”的毕节实践,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
2018年7月,在毕节试验区建设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称赞毕节试验区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要求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突破关山万千重。越过“贫困大山”的毕节人,用节节攀升的生活幸福指数,彻底击碎了“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论断,在毕节2.68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伟大奇迹!(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