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康: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工作的动力
作者:毛宁 杨静 时间:2021-02-09 阅读:181

徐永康正在走访困难群众
我叫徐永康,今年50岁,家住么站镇新房社区。2008年,我被社区群众推选为社区主任,2011年起,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
还记得我刚担任社区主任的时候,社区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很多群众家里的院坝都没有硬化,用水也比较困难,主要靠水窖储存的雨水。走的也是泥巴路,如果遇到下雨天,要穿着雨靴下队走访,出行困难。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当上支书之后,就意味着肩上的责任更大了,如何改变社区现状,带领群众谋发展的难题摆在我的面前。10年来,我用饱满的热情和勤恳的工作态度为群众想主意、谋发展。我想,既然组织和群众信任我,只要我任支书一天,就一定要为群众办好事。
社区要发展,基础设施需先行。我和社区两委干部根据实际情况,大力争取相关扶贫项目的支持,致力于强化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倾力支持,组组通、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一一落地,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砖瓦房变成了小平房,宽敞的水泥路通到群众家门口,串户路和院坝也得到了硬化,水管安到了各家各户门口。除此之外,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合医应保尽保,群众日子越来越好。
群众要增收,产业是关键。我们通过社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40亩土地,建起了38个大棚,用于示范带动蔬菜产业发展。群众不仅可以在合作社种植的蔬菜基地务工取得工资,还能学到技术,自己发展。由于蔬菜的产量高、效益好,大家对蔬菜产业都比较认可。目前,全社区蔬菜产业规模发展到了5000亩,户均年收入能增加2万元以上。
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我们还通过培训,积极引导有劳动力的人外出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通过产业扶持和外出务工,全社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8690元以上。
在当社区支书的十年中,我荣获了省、市、县等20多个表彰,这是组织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为社区实现乡村振兴谋划思路,加大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带领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