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2-18

慌乱的除夕夜

作者:王奕君 时间:2021-02-18 阅读:207


   老张办出院手续,是在腊月二十九。老伴想通知儿子们,老张拿胳膊一挡,气哼哼地说:“不指着他们。”叫出租时,又气哼哼地说:“我开了一辈子车,这回,还得让别人拉我。”老伴没说话。她大半辈子,跟这倔老头儿没少怄气,孩子们也嫌他事儿多,都躲着他,可老张这一病,老伴的心一下软了,任老张说什么,她都忍着。
  第二天就是除夕,一大早,老张坐在沙发上,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总静不下来。他看老伴儿忙着擦擦这儿,扫扫那儿的,又管不住嘴了:“差不多得了,他们指不定来不来呢,翅膀都硬了,哼!”老伴不说话,接着忙。
  大儿子离得近,就住对面的楼。刚下岗那会儿,他走马灯似的一天来好几回。老张看着无所事事的儿子,又着急,又心疼,可嘴上没好话。七十多岁的老张,数落起四十多岁的儿子来,一句接一句,如行云流水一般,想收都收不住。那天,大儿子被数落急了,腾地站起身,摔门而去。自那时起,就很少上门了。
  二儿子住得远,两口子工作积极,入了党,还老加班,所以一年也来不了几趟,留下孙子长住,说是给老人就个伴儿。这个“伴儿”,可不省心,功课不好,爱玩,爱花钱,今儿带朋友来吃顿饭啦,明儿参加个生日PARTY啦,后儿给同学买礼物啦,事儿虽多,话就一句:“给点儿钱”。有一回,老张忍不住火气:“小子!你就是个白眼儿狼,知道吗?跟你爸一样!”孩子委屈,大哭,并回敬给爷爷同样的大嗓门儿:“我不是白眼儿狼!我的眼睛不是白的!”把老两口都给气乐了。
  三儿子在外地,上完大学,又留在当地教中学。他老忙,一两个月也不打个电话,就等着爸妈找他呢。用老张的话说:“更指不上”。
  除夕,就这样踩着一地鸡毛,姗姗而来。快中午时,老伴在厨房忙活年夜饭,老张看看电话,又看看门口。等到简单的饭菜上桌,老张又管不住嘴了“大过年的,就吃这个?”
  老伴说:“都预备好了,他们没来呢,就没做。”老张草草吃了几口,把筷子一扔。到了下午三点多,气哼哼的老张,拿起三轮车锁,走到了门口儿。“你干嘛去?”“我上街转转去,在家憋得慌。”说着,老张绕过摊开两手做无奈状的老伴,开门走了。
  老伴刚坐定,门铃响了。老伴以为是老张落东西了,急忙开门,却是老大一家三口儿。老大还是那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往沙发上一坐,愣半天,问:“我爸呢?”听说“出去溜达”了,就点点头,本来不想再说,忽然又想起来一句:“出去转转也好,省得——”
  门铃又响了。老伴急急地上前,进来的,却是二儿子一家三口。二儿子进屋直奔了厕所,出来又进了小屋,然后是厨房,没看到父亲身影才问:“我爸呢?”得到“出去溜达”的答复后,就也放了心。
  现在就差老三了,他是提前打电话请假的,至少这一两天不回来。小屋子一下热闹起来。大家伙儿聊着天儿,嗑着瓜子,电视没人看,也就那么开着。半小时过去了。大家还在聊。一小时过去了。大家还在聊,话却明显少了,只剩了电视里的喧闹。天色渐暗,却没人去开灯。老伴说了句:“他走的时候,脸色发红,我怕——”这话,象一块石头砸进水里。不知谁,腾地站起身,这下,带动了全家人,穿衣服的,拿钥匙的,找手电的……
  正这时,电话响了。老三的声音,隔着听筒,还带着颤声儿:“快去找啊!快去啊!”
  两个孩子从小屋跑出来,小孙子问妈妈“怎么了?”刚一听说:“你爷爷......”就“哇——”地哭了。一时间,孩子哭,大人吵,之后像一群蜂,“呼拉”一下,拥了出去,门又“碰”地关上了,刚还热腾腾的屋子,顿时一片空寂,只剩下老伴,叹一声:“唉!这年过的……”
这年过的,是有点儿揪心,可隐隐地,她又觉得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