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引领就业路 乡村振兴加速跑
作者: 时间:2021-03-03 阅读:212
产业引领就业路 乡村振兴加速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这个年过得太悠闲,我都有点不习惯了!”
在威宁农村,以往春节期间就要开始种洋芋。去年改种蔬菜后,春种时间推迟了半个多月,双龙镇凉山村村民马敏万第一次安心耍完大年十五。
“马哥,快把你手里的资料核对一下,过几天基地就要开始种菜了。”正月十六,马敏万接到蔬菜基地负责人的电话。“我们组有50多个劳动力,一个工时都不能漏掉。”挂了电话,马敏万立即翻开记满务工信息的笔记本,逐一打电话通知村民按时到基地上班。
马敏万家就有3人在基地务工,夫妻二人和小儿子。“3个人每月能拿到1万元左右。”马敏万说。
“我们这里,种苞谷亩产不到400斤,卖一块钱一斤;洋芋亩产2000斤,几毛钱一斤。一年做到头也只能勉强糊口。”回忆过往,马敏万唏嘘不已,“前些年,村里见不到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
2020年初,威宁引进的贵阳市农投集团在双龙镇高山、凉山、高坡三个村集中建设1.1万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村民”的组织模式,让千百年来在土里刨食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为在家门口上班的产业工人。
在这个“贵州离天最近的蔬菜基地”,让村民们“意外”的事还很多。这里海拔高、纬度低、夏秋冷凉,种出来的大白菜、莲花白、白萝卜、松花等蔬菜品质好,这两年,在贵州大学蔬菜技术服务团队、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威宁蔬菜专班等的帮扶支持下,通过订单、批发、零售,这里的蔬菜畅销省内外。村民也见识、学会了旋耕起垄、覆膜、移栽、无人机施肥等机械化、智能化技术。
双龙镇党委书记冶伟苍介绍,目前,该镇8个村(社区)都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人均种植蔬菜1亩以上。在新技术和良种良法的“加持”下,蔬菜单季平均亩产4000公斤以上,平均复种指数2.5季,每亩年均产值达到了1.2万元。
“2020年底,我们统计,全镇种植蔬菜38500亩,常年可提供就业岗位3500人以上,务工创收1.2亿元,直接带动1500余户脱贫户稳定增收。”冶伟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