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作者:李文莲 时间:2021-03-12 阅读:271
古人的年味许是酿进了那袅袅飘香的半盏酒里,又香又冲,星星闻了也摇摇欲落。小时候的年味,藏进了暖和的新棉袄里,塞进了鼓鼓的压岁红包里,然后又从爆竹与烟花声里蹦出来,最后全部融进了那一桌丰盛佳肴的年夜饭里。而今,年味又跑去了哪里呢?
我猜,是跑进了荧幕前的红包里,满街阑珊的灯光里,一场精彩的春节晚会里……从前习惯陪着父母走街串巷,如今我们更愿意约上三两好友结伴出游,或者彻夜“开黑”;从前拜年讲究作揖磕头,如今短信,视频,微博都可以承载心愿;从前的年味洋溢于“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的意境下,如今的年味在新的年俗形式里隐遁了身影,一阵密,一阵疏,一场空白。
曾读过老舍先生的《过年》:“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甚至没有太多的期盼……”细品过来,颇有感触,不禁惹人发思古之幽情,但如若我们只是沉浸在年味变淡的自怨自艾中,不去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那么这年味恐怕会随着冬日的融融暖意,携着那秋天里的许多美好,悄悄地流逝。正所谓“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为“仪式感”不断地注入活力,让年俗生生不息,让年味回味无穷。
冯骥才说:“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李子柒的视频之所以能够爆火海外,正因为它蕴含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年味不是用繁复仪式堆砌出来的,它源于每个人对“年”的美好感受与体验。摒弃对那些询问与攀比的埋怨,敞开心扉,用心去爱。营造一个“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连空气都充盈着淡淡甜味的结界。让“年”给予身心最热烈的温暖。
新年在翘首以盼中到来,曾经的年味也依旧余留在我们的心上,曾经烟火灿烂炳焕,现在的灯火依旧阑珊,我四处东寻西觅,曾经的年味并没有消失殆尽 ,它依旧在,一直在人们的心里,一直藏匿在烟火百姓里,只不过是换了一套新装。
菜香在空气中肆溢,远处树枝与晚霞交相辉映,于黄昏中拾得一线霞火,系上这绰约的年味,用月寄于你,共同见证整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