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者:杜应妮 朱四运 时间:2021-03-16 阅读:236
开栏的话: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毕节奋进“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新征程的开局之年,著名作家王宏甲的长篇报告文学《走向乡村振兴》在关注全国脱贫攻坚大战场的同时,重点记述了毕节决战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历程,涌现的毕节实践和先进典型成为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的精神食粮。
本报从今天起开设“走向乡村振兴”栏目,推出全县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省委市委要求、县委决策部署,以及阅读学习《走向乡村振兴》后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所思所悟和行动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敬请关注!

聚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走向乡村振兴》一书在威宁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记者 杜应妮 朱四运
近日,著名作家王宏甲的报告文学《走向乡村振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历经八年决战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故事。本书着重介绍了毕节市通过党组织领导群众走合作化道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威宁广大干部群众阅读完这本书后,引发了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反映现实、观照现实的作品,是一部来自八年脱贫攻坚一线的乡村调研报告,以大历史观看近代以来的乡村问题,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看乡村振兴,全书聚焦贵州毕节、威宁等典型贫困地区的脱贫历程,是一部用脚板踏访出来的扶贫书。
“书中特别记述了毕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历程,感触颇深。”东风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孔令伟说,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孔令伟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支持群众因地制宜做好产业选择,大力发展短平快、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产业;大力扶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发展家庭农场,培育和引进一批蔬菜种植经营主体;切实做大做强经营主体,引领全镇农业朝着产业链标准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农旅结合、城旅结合之路,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小城镇。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看了《走向乡村振兴》一书,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秀水镇朝阳社区支书刘群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村级党支部书记,他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坚定按照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等四个留下工作要求,凝聚全社区党员群众力量,抓脱贫促乡村振兴,竭诚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抓实党建引领,谋划产业发展,抓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各项工作,带动群众发展致富,同时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看了《走向乡村振兴》一书后,龙街镇宣传委员朱显英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发展樱桃种植1.1万亩,烤烟种植9300亩、辣椒种植5000亩、蔬菜种植1.5万亩、马铃薯种植2.5万亩,发展生猪养殖3万头,能繁母牛养殖1.5万头等,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牌,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群众收入;加强农户种养殖技能培训,提升劳动技能素质;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争取在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中,把龙街镇打造成一个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靓丽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