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3-19

威宁:六套组合拳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

作者:唐语明 时间:2021-03-19 阅读:259


   本报讯(通讯员 唐语明)  2020年以来,威宁不断规范建筑领域支付农民工工资行为,严厉加大打击欠薪工作力度,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抓手,通过六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
  打好部门“部署拳”。成立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其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乡镇(街道)为成员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工作会议,综合研判,统筹协调,安排部署相关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行业管理、重点督办、领导包案的制度。同时对网上舆情案件进行专项督导,推动各部门采取联动措施,不断查找不足,从源头治理,减少欠薪现象发生。
  打好投诉“畅通拳”。 向社会公布各部门劳动维权电话,充分利用维权平台、维权二维码、信箱、信访等投诉渠道,确保农民工“投诉有门、受理有人、有问必答。”及时受理农民工欠薪举报投诉,建立举报投诉登记台账。此外,加强政策指导服务,引导重点群体建立合理预期,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积极回应重点群体诉求,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工作,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打好法律“宣传拳”。由人社部门牵头,组织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工信、教科等部门业务骨干,开展送法律进企业、进工地活动,面对面为企业讲解企业工资支付主体责任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普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标准》、《劳动监察条例》、《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企业守法经营的意识,从源头上消除欠薪隐患。目前已开展法律宣传7次,张贴宣传海报1500张,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6000余份,接受咨询2000余人次。
  打好法律“援助拳”。坚持“以调为主、以裁为辅,调裁结合”的办案机制,做到了主动出击,确保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开设农民工劳动争议维权和司法援助“绿色通道”,免费他们提供法律援助。 2020年,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调解处理劳动报酬案件共45件,其中劳动争议仲裁受理农民工欠薪案件25件,涉及农民工116人,追发农民工工资365.8万元;司法援助受理农民工欠薪案件20件,涉及人数52人,追发农民工工资37.8464万元。
  打好日常“巡查拳”。 劳动监察部门主动寻找解决欠薪问题的切入点,加大专项整治力度,通过开展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和冬季欠薪专项行动,逐一检查县域内在建工程项目落实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规定五项制度,即是否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开展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缴纳工资保证金及设立维权信息公示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信息系统大数据作用,将农民工用工较多的企业作为检查重点对象,扎实做好劳动用工日常监管。对于检查中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和隐患,建立问题台账,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取证,做到有案必查,有欠必清,限时办结,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减少欠薪现象发生。
  打好联合“执法拳”。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联动,由人社、住建、交通、教科、工信、水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主要针对保证金、专户、实名制、人工费用、代发工资、工伤保险及维权告示等内容进行检查。2020年以来,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5次,下达责令整改书120份,下达保证金催交通知书5份,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5份。在建项目有24个,录入贵州省劳动用工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4781条信息,通过银行累计代发工资513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