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
作者: 时间:2021-03-24 阅读:237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曹顺友: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
□ 毕节日报记者 徐冰洁 孟性荣 韩雷 杨婷婷 张媛媛
“你家小儿子过完年了是不是还没出去打工?记得喊他来村委会登个记。”
“你家今年是不是一家四口都要去浙江打工?什么时候出发?”
……
3月3日,记者一行抵达威宁自治县新发乡龙滩村时,村党支部书记曹顺友正和村“两委”成员排查、登记龙滩村村民外出务工信息。
不久前,这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村支书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获得这样的荣誉,我很高兴,这是对我工作的一个肯定,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也是我的本分。”从1988年到村工作、1997年担任村支书到现在,曹顺友把人生的黄金三十年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但看着龙滩村从“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三不通村庄,变成舒适宜居的田园村庄,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一
龙滩村位于新发乡西部,距乡政府18公里,辖龙滩、下坝、石塔三个村民小组,共252户人,与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隔河相望,是典型的深山区、石山区。
“猿猴愁攀登、飞鸟难落脚。”这是曾经的龙滩村的真实写照。因为没有通村公路,村里运输物资全靠人背马驮,“豆腐都盘成了肉价钱”。
落后的交通阻碍了龙滩人发展的步伐,曹顺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0年底,新发乡计划实施通村公路建设的消息传回了村里,曹顺友和龙滩人喜出望外。
然而,修路不仅要花钱,还要投工投劳,这让本不富裕的龙滩人打了“退堂鼓”。
“路不通,去集镇赶场走山路都要几个小时,东西拉不进来,也卖不出去,你们说修不修?”曹顺友的一番话戳到了村民的“痛处”。
修路,势在必行。公路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后,曹顺友充当着指挥员、联络员、服务员、施工员“四员”角色。
他每天坚持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段打炮眼、放炮,将自己和家人的任务分在最危险、最艰巨的地段,不仅要对整个工程进行指挥,还要提前完成自身任务。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指挥修路,力争早日完工,曹顺友索性把被子搬到工地旁的一个岩洞中,吃住都在工地上。
曹顺友和部分群众一道在岩洞里一住就是8个月。松发至民族的手扒岩段公路被打通,铲除了新发乡农村公路网络建设中的最大拦路虎。直到公路顺利贯通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为了修这条路,曹书记没少花心思,也正是他的这股拼劲,感染了我们,龙滩人不能认输!”当地村民如此评价曹顺友。(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