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
作者: 时间:2021-03-24 阅读:201
(上接1版)
二
峨柯梁子山下,清澈的可渡河绕村而去。
一棵百年古黄连树旁,水缸般粗的泉水直接流入可渡河,但这口水井地势较低,导致守着山泉水的龙滩人常年吃不上自来水。
村民吃水要到2公里外的山脚去取,且道路高低不平,险要陡峭,需要人背马驮,十分艰辛。
“宁愿请人吃肉,不愿请人喝水。”曾经的龙滩村人畜饮水困难,村民苦不堪言。
2003年,龙滩村争取到党建扶贫项目资金3000元,用来修建人畜饮水工程。通过简单的工程测算后,至少需要资金4万元,除去村民自己投工投劳,还缺资金3万余元。
在曹顺友的号召下,筹资一事得到了全村人一致同意。
2017年,曹顺友向县水务部门争取到资金,重新把龙滩水井修葺一新。通过努力,龙滩村共集资3.9万元,组织投工投劳8000多个,铺设管道5000多米,接通了自来水,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正式通水那天,村民们聚在一起放声高呼:“我们终于像城里人一样吃上自来水了,再也不用到几公里外的山脚去背水了……”
“目前,我们村252户村民都吃上了自来水,而且全村2000余亩软籽石榴也全部用龙滩清泉水浇灌,终于摆脱了守着山泉水而用不着的历史。”曹顺友说。
如今,龙滩村不仅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村里其他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改善。原来打个电话要上山到处找信号,现在手机信号网络全覆盖,不仅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还为龙滩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
发展产业促增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
“以前,我们村的地里只有苞谷、洋芋,100多亩水稻因产量低也没人种植。”曹顺友说,广种薄收让龙滩人吃尽了产业发展不足的苦头。
曹顺友和村“两委”成员开始思索如何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
2017年,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龙滩村祥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引进威宁田秀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按“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率先种植500亩软籽石榴。“龙滩村以前有野生石榴树,但种出来的果实不好看,产量也不高,所以一开始大家都不愿种。”曹顺友说,为了让村民看到种石榴的好处,只能挨家挨户劝说,村干部带头种,终于把500亩石榴种上了。
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加村民收入,龙滩村还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摸索出一条石榴树下套种辣椒、小黄姜等农作物的产业发展模式。
种植大户李正员自2017年村里实施软籽石榴种植以来,不但把自家土地全部种上石榴树,还流转土地20余亩种石榴,并在石榴树下套种小黄姜和辣椒,一年仅辣椒和小黄姜的收入就不下10万元。
在龙滩村,像李正员一样靠种植养殖致富的群众还有不少。
截至目前,龙滩村软籽石榴基地已经扩大到1500亩,挂果500余亩。仅2020年,软籽石榴的产量就达30余吨,种植群众人均增收达1万余元。
“10年前,我们村基本上是茅草房,很少有平房。现在家家户户修起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曹顺友说,产业发展让昔日穷得叮当响的龙滩村变了模样。
如今,漫山遍野的石榴树映入眼帘,绿色无公害生态水果成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曹顺友表示,下一步,龙潭村将努力走好乡村振兴之路,通过发展乡村生态体验游、果园采摘游等,让龙滩村群众享受生态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