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3-24

秀水镇: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

作者:唐爱梅 罗纱 时间:2021-03-24 阅读:252


 

秀水镇朝阳村朝阳组红军三烈士合墓遗址

 
  青山不语,英魂长存。
  位于秀水镇朝阳村朝阳组的红军三烈士合墓遗址中,“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之碑巍然屹立,诉说着一段悲壮的红色历史。
  1935年11月9日,红二、六军团为争取主动,暂时撤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从湖南桑植的刘家坪地区开始出发(长征),决定到乌江以西、长江以南的川、滇、黔边区创立根据地。
  1936年2月1日,红二、六军团避开贵阳、直插清镇,强渡鸭池河,3日占领黔西城,6日进至大定(今大方),8日在大定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2月9日,红二、六军团总部机关和十六师抵达毕节,川滇黔省革委随即迁驻毕节,这时,蒋介石调集重兵加紧对其“围剿”,形势非常严峻,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召开会议后,决定暂时放弃毕节,在运动作战中拖敌疲惫,歼其一部,粉碎敌人“围剿”,转移到安顺地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2月27日,红二、六军团撤出毕节,向西从威宁方向前进。3月中旬,红军途径秀水高峰村时一名战士因伤病故。经前锋村时两名红军战士因伤留于摆布嘎清真寺养伤,后因伤病故。
  1968年,秀水乡将这三名红军战士墓迁于朝阳村朝阳组,并合葬在一起。2001年4月,秀水乡党委政府重修坟墓,立碑纪念。
  这三名红军战士姓名籍贯生平均不祥,但他们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流传至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足迹,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之下书写新时代的红色故事。
  学习党史,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近期以来,秀水镇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全镇干部职工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红军三烈士合墓遗址红色革命资源,开展内容丰富的学习实践活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
  秀水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马关单说:“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红军革命精神,通过重温红色历史,吸收革命先烈的思想意志,能够让我们牢记革命先烈所付出的一切,让我们以更高的思想境界和更无畏的精神奋勇向前,为做好本职工作增添动力。”
  “追寻红军足迹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是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是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是我们开展好当下工作的重要精神指引。”秀水镇人民政府工作员马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