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3-26

三个与植树有关的故事

作者:王玉初 时间:2021-03-26 阅读:246


   三月,万物复苏,又到了植树的季节。我想到了三个与植树有关的故事
  2019年4月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巴黎圣母院的一部分建筑,特别是高96米的哥特式尖顶倒塌。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期望它能早日重建。但重建工作,一再延迟。其实,重修并不缺钱。巴黎圣母院作为文化坐标,早就有富豪愿意捐巨款支持它重建。不过,修旧如旧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用材很讲究,需要1000棵树龄在150岁至200岁的橡树。
  这么多的大树可不好找。幸运的是,有些私人森林所有者愿意为此捐赠树木。法国一边在找大树,另一边也醒悟过来——开始种植新的树木。眼下的这次修复肯定是用不上这些新树,但在未来的某一刻也许能派上用处。
  先人种树,后人乘荫。这样的未雨绸缪在英国曾上演过。
  1985年,英国牛津大学发现,有350年历史的学校大礼堂的安全性已经出了问题。20根由巨大橡木制成的横梁已经风干朽化,失去了支撑力,必须更换。此次维修,不仅需要钱,更难的是找到同样大小的树木。
  正当学校一筹莫展时,园艺所负责人来报告:在350年前,设计大礼堂的建筑师已经想到了后代会面临的困境,所以早早请园艺工人在学校的土地上种植了一片橡树林。这片林子正好可以派上用处。
  巴黎圣母院和牛津大学大礼堂遇到同样的问题,却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这不禁让人对那位设计者肃然起敬。而这,也让我想起了母亲植树的故事。
  母亲贫苦出生,早年尝遍了生活的艰辛。她结婚时,没什么嫁妆,几件衣服就用一个木箱装着,连个挂衣服的地方都没有。三女一儿相继出生,母亲辛苦地供养着孩子。每年春天,母亲会在房前屋后栽上一些树,有杉树、苦楝树、槐树,枣树、棕树等。
  母亲栽树的手艺是跟老舅学的,栽什么活什么。她把不同的树,栽在不同的地方,栽时也深浅不一。树慢慢长大,母亲就计划着树的用途:做挂衣柜、五斗柜、脚盘、火筒等,并分别指定给了三个女儿,作为未来的嫁妆。若地头有棵小树苗,母亲也会精心呵护,等它长到半大时就砍回来。一是怕别人偷,二是免得树抢地里的肥水,影响庄稼。这种半大的树拿回来后,扒了树皮晒干,放到楼面上,不腐不朽。
  我说,“这么小的树没什么用,不如砍了做柴烧。”母亲却说,“大石头也要小石头垫。大树有大树的用途,小树有小树的作用。”她指了指屋角的一片小杉树林,“大杉树可以锯板做家具,旁边分枝出来的小杉树可以做抬嫁妆的杉槁呀。”
  时代变化很快,等姐姐长大时,早已不兴在家做家具了。那些树都没有砍,自然没有发挥母亲盘算的嫁妆作用,但让老屋周围常年生机盎然。有些树已长得很大,让人羡慕不已。有人甚至想挖去做景观树,母亲一概拒绝,喃喃地说“我栽的每一棵树都是为了儿女,不是拿来卖的。”我们感动母亲植树的远见,亦折服于她植树的定力。无论是植树,还是做事,日积月累终将成就一片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