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黔灵景自幽
作者:朱颠云 时间:2021-03-31 阅读:236
黔灵山我是第二次去。
去的时间,都是午后。阳光轻,众山青翠,依旧是水洗过的天空,依旧是澄澈的湖水,连同浓郁的人情,令人神往。
山脉险峰是大自然赠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据记载:“黔灵山在明代以前,因其生于边鄙,埋没于荒烟寒雨中,还是荆蛮之地,尚未开发”。自明洪武至永乐年间(1375--1414)镇远侯顾成游登并发现圣泉之后,山中景点始见于史籍,其秀丽奇诡的自然风光才渐为世人所知,陆续有人迈出了探寻的脚步。
雨水是有些随意。刚刚进得景区,稀里哗啦下了起来,并无半点章法,乱七八糟的。山里的雨水不像城里,会沾满过多尘土和喧嚣,落到哪里,都要留下些许印痕,花一块,黑一块的,雨水原本的样子,掩得深,轻易不好见到本相。眼前的雨水还没走样,除了自身,再没有别的成分,清亮,静美,孩子一样,落到树上,屋檐,或者地上,安安静静。从里到外,干净着,也纯粹,落在身上,是干净的,落在脸上,也是干净的。
这雨倒也有趣,进得山里,急急地来,追在我们后边,像是和我们一起赶路。待跑到崖下,雨住了,止歇的速度让我们有些赫然,措手不及。雨脚还没落定,太阳破开薄云,晃荡着,钻了出来,万丈光芒,像是一下子打开了整个雨水洗过的世界,敞亮、净洁。阳光此时是温顺的,悠缓的,从满山的树影间穿透过来,浅浅地,照见青绿的木草,丝丝缕缕,明晰着它们生命中的暗纹。阳光再偏一些,斜斜落满山谷里,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生灵们,随即重新换回原色。
沿着九曲径拾级而上,慢慢翻过垭口,众山腾越,地脉逶迤,左右看过,皆是青绿山水。看看天空,看看远近山水,还有,就是山脚古树掩映、一弯清湖环绕着弘福寺。俯视的角度真是妙绝,整个画面的组构天然自成,建筑错落有致,龙脊轻扬。眼光轻扫,形如半阙八卦的摆布,安然停歇在大地深处。蜿蜒去了别外的半阙,陷隐青山,仿佛在,仿佛也不在。寺庙隐约,云雾升腾,雨水天的山峰会有些潮潮的水雾,大约和环绕山脉的一湾清湖有着很深的关联。
雨后,正好有阳光从别处铺陈过来,山里看上去会更养眼些,天光普照,一点一点,让看得到的天地透亮起来,看不到的地方,当然也是透亮的,只是我们眼力不够,看不分明。想来,万般物事都是有趣的,有些迷离,也有些清幽。我慢慢走向远处,移开这沉重的肉身,又一道光照过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在这样的千山万壑之间,说来,有这样的配搭,当是好的画图,画画写字者欢喜,我是欢喜的,山水也是欢喜的。
阳光慢慢矮下来,四处的绿树高出视野。一行人沿着石块砌成的台阶而下,一湾清湖依旧如常,兀自去远。清水是安静的,阳光是安静的,整个山谷也是安静的,自然,我也是安静的。再向下而行,林中深处有一潭深水,由四周泉眼里经久不息流淌出来的地下泉水汇聚形成,清冽而细小的涌泉,汩汩往上冒着,若能澄心静耳,还能听得到它们发出的诗意惊叹,仿若大山深处流淌出来的原始乐声。水潭介乎竹林和一片石潭的中间,它是小村的心脏,汩汩的泉水声,就是小村的心跳声。
这样美好的风景只能在如此山水俊秀之处才能感受,浮躁的心在山里也能温和无比,沉静下来。
作别黔灵山时,耳边依然回首着流水潺潺、老牛哞哞的声音。兴许,它在呼唤,或是在坚持等待,期待春天的到来。或许,它在回忆过去的往事,眼神里有一丝丝悲情;也许,它在欢喜这个秋日里满满的丰收,心中正满怀喜悦。它一直在轻轻地咀嚼,慢慢地反刍,反刍着曾经的日日夜夜,反刍着曾经的滋味,快乐或是忧伤……
我知道,它也是在等我,等我再来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