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4-01

造一片成一片 绿一方富一方

作者:    时间:2021-04-01 阅读:186


 “十三五”时期贵州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速全国第一
造一片成一片 绿一方富一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阳春三月,正是植树造林好时节,全省各地开启了新一年国土绿化行动。乌江河畔,麻山腹地,黔贵大地一派热火朝天厚植绿色之景。
  “十三五”是贵州林业发展增速最快、效益最为显著的时期。五年来,贵州不断创新造林机制,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298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50%提高到2020年的60%,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速全国第一,在建设美丽中国与国土绿化行动中展现了贵州担当。
  开展国土绿化,仍是“十四五”时期林业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贵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科学推进国土绿化。2021年,全省计划完成营造林360万亩,确保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大于88%、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3.48%。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林业贡献。

聚焦转型 区域绿化转为精准绿化
 
  贵州生态区位重要,为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积极探索有效推进国土绿化行动长效化、常态化。
  随着全省宜林地越来越少,植树造林要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在哪种、种什么、怎样种是国土绿化工作开展的首要问题。
  贵州提出从区域绿化向精准绿化转型,用好陡坡耕地、低产低效残次林地、因灾受损造林失败地、废弃矿山用地、重度污染土地、易地扶贫搬迁后宅基地“六块地”,迈出绿色新步伐。
  锦屏县创新“大花园大果园”项目,利用农户房前屋后、闲置空地、县乡村沿线沿路沿河等重点区域,大力实施“绿改彩工程”。在树种选择上下足功夫,因地制宜,以优质良种樱花为主,配以红枫、香榧、金橘等多种彩色树种和精品果树,聚零为整,栽植花木69.4万株,折合造林绿化6468亩。改变人工林树种单一,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造林质量,激发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
 
主体多元 “造”“管”两手抓
 
  植树造林,三分造、七分管。
  作为林业大省,多年来,贵州各地不断创新造林方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国土绿化行动中,全面提升造林合格率和保存率,确保造一片、成一片,绿一方、富一方。
  威宁自治县通过鼓励造林大户、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合法领办造林专业合作社,明确领导机制与分工协作任务,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合力推进全县造林工作;建立浮动奖惩机制,提高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提升造林质量与速度,有效解决栽树难、管护难、成林难等问题,实现“绿进荒退”的生态变迁。
  关岭自治县则推行企业“购买式造林”,由市场主体按照政府规划和标准自主造林,经过验收合格后由政府购买所造的林木,实现组织化、专业化造林规程;盘州市以“三变”改革推进造林工作,实现造林护林与群众利益的有效联结。
 
奖励政策 造林富民有保障
 
  在新造油茶林基地里,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种植大户赵明说:“这两天又请了10多名工人在基地除草,200亩油茶除一次草就要花两三千元。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管护,才能保证油茶产量品质。”
  造林前期投入大、后期管护长,缺乏资金支持曾困扰赵明。如今,县里的奖励政策,帮他解决了缺乏管护资金的难题。
  为推进全县造林行动与特色产业发展,该县对承包经营集中连片10亩以上新建油茶基地的个人、合作社、民营企业,第一年给予苗木、肥料、种植等补助每亩1100元,第2年至第5年每年给予每亩300元的抚育管理补助。同时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指导,挂果后由国有平台公司保底回收。
  此外,玉屏还采取“县级国有公司出资建设,乡级国有公司施工建设与管理,农户用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协助日常管理”的发展模式,实行资金分年度验收支付。油茶造林后的前5年,按每亩每年80元一次性支付给土地入股农户,作为保底分红,第6年开始产生收益后按“3331”比例分红,即县级国有公司30%、乡级国有公司30%、农户30%、村集体经济10%。
  通过激励措施,玉屏破解了发展难题,同时以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了绿色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