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4-01

威宁:搬出深山换幸福 安居乐业奔小康

作者:文旭 陈婷 时间:2021-04-01 阅读:200


 

搬迁安置点一角



搬迁群众的小吃摊

  搬出深山换幸福,安居乐业奔小康,这是广大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共同心愿。近年来,开华街道多措并举,努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完善“公共服务、培训就业、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把服务和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使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市新生活,过上好日子。
  “洋芋、米线、荞凉粉”、“橘子、香蕉、哈密瓜”这是易地扶贫搬迁开华家园安置点最悦耳的小喇叭声。迎着朝阳,在三月暖阳的照耀下,搬迁群众们一大早就摁下了最熟悉的小喇叭开关,开始了一天的小生意,一把把大红伞下,一个个忙不停。
  面对镜头,从龙场镇干河村搬迁来的邓福儿夫妇,大大方方地说起了他们的搬迁故事。
  邓福儿说:“从搬迁上来我们就开始卖小吃,政策比较好,不要摊位费,客户也比较多。过年生意好时一天能卖几百块到一千块钱,平时是300元至400元,平均下来每天有200元至300元,收入还不错。”
  采访中,“政策好”是大家最爱说的一句话,搬迁户赵忠于感激地说,“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简直就像做梦一样”。如今,他们家也开起了门面,做起了小生意,实现了家门口创业,孩子也就近入学,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赵忠于开心地说:“我家是2020年7月搬迁到开华家园的,我在这里租了一个门面,这几个月来,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卖1000元至2000元,差点时时候也能卖700元至800元,有时间我还给乡镇送货,能赚200元左右。”
  一向吃苦耐劳的赵忠于告诉记者,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在他不仅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当起了楼栋小组长,一个月下来有1800元的收入,把小区管理得井井有条,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聊起搬迁的感受,赵忠于满脸喜悦,在好政策的帮扶下,他们家从大深山来到了县城,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稳定就业,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像邓福儿和赵忠于这样从一名“山里人”变成“城市人”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大家通过搬迁不仅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还通过政策帮扶和勤劳双手稳岗就业、发家致富,做起了地地道道的“新市民”,逐步过上了城市幸福新生活。
  据了解,开华家园易地扶贫搬迁点,共计搬迁群众2858户14592人,现在已经全部实现搬迁入住,其中劳动力有7501人,占全部人口的51%,已就业6540人,综合就业率达到了87%,在剩余劳动力当中,自主创业的有200余户。同时,搬迁点和县就业局、后扶公司对接,组织大型招聘会3次,解决就业输送180人次,通过公益岗位招聘解决120人就业。现在搬迁点还成立了三个自管委,抽调正式干部和招聘干部20名,并招聘了134个楼栋小组长,对社区进行综合管理。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大举措,更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开华街道将继续书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科学合理、有序有效地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各项工作,切实增强广大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全力提升搬迁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开华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分管负责人余顺硕说:“我们将突出抓好搬迁群众的就业培训工作,对未就业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扶推荐就业,强化无劳动能力家庭、重病重残家庭关爱关心工作,持续加强后续扶持工作,不断完善五个体系建设,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