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4-21

威宁行记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21-04-21 阅读:291


 威宁行记
——原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漯河支会会长李星辉返威见闻
记者 陈武帅

  4月17日,威宁融媒记者看到一篇叫《山乡巨变》的文章,被文章深情的叙述所感动。通过电话联系,终于见到文章作者李星辉,于是采访了他写《山乡巨变》的原委,听他讲述四十年后重返威宁的所见所思所想。
  四十年后再次返回,李星辉被威宁的巨变深深震撼了!
  “当我踏上这块让我梦牵魂绕的土地,放眼望去,散落在山间的二三层的小白楼房比比皆是。村民们穿着时髦,接人待物落落大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星辉在《山乡巨变》一文中这样写道。
  李星辉说,威宁可以算他的故乡。
  李星辉父亲是西北大学的高材生,曾参加过举世闻名的解放战争。六十年代因受党内反右倾运动的影响从北京下放到威宁,李星辉也随父母来到威宁。1954年出生的李星辉青少年是在威宁渡过的。随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他只读完小学就被迫中断了学业。
  1973年,李星辉成为威宁水电局一名工作员。1980年,父亲被平反后,按政策李星辉可以选择回到父亲曾经工作的北京。但那时李星辉父亲也去世,他选择回老家河南省漯河市。只有小学文化的李星辉重拾课本,重新学习考入河南大学,并取得经济学硕士文凭,后来李星辉从事多个岗位历练,2013年在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漯河市支会会长岗位上退休。
  李星辉在威宁水电局工作期间,走遍威宁的山山水水,对威宁贫穷落后的情景记忆犹深。
  李星辉回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威宁许多地方还没通公路,许多群众甚至肚子都还吃不饱。
  在《山乡巨变》一文里李星辉这样写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二十多岁在威宁县水电局工作期间,来到尖山水库负责饮水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在原龙场区委副书记李小仕家破旧的土坯草房前,两个光屁股小孩仰面躺在院坝的地上晒着太阳酣睡。午饭因我的到来,他们特意蒸了米饭和腊肉,炒了一盘洋芋片,煮了一锅酸菜红豆汤,这是招待客人的最高规格了……”
  今年清明节期间,李星辉想返回威宁看看,一则给逝去的老领导李小仕等扫墓祭奠,二则看看威宁这些年的变化。2020年底,威宁成功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但在来威宁之前,李星辉对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是持怀疑态度的,李星辉觉得老家河南这些中原地区脱贫是没有问题的,但处于乌蒙山腹地的威宁,曾经是那样贫穷,要说全部脱贫了,怎么可能?!
  来到龙场镇新山村、红光村,李星辉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
  “真的颠覆了我的想象!”李星辉说:“宽敞的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两岸风景如画,已不是曾经的荒山秃岭,河南省尧山风景区也不过如此。”更让李星辉想不到的是,他以为去李小仕扫墓路难走,要提前出发,没想到水泥路直接修通各个角落。寨子里村民们开着30多万的四驱车接送李星辉前往墓地,村民们不像以前那样畏畏缩缩,而是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脸上充满了自信。
  李小仕的儿子告诉李星辉,现在村民不仅吃穿不愁,家家有新房,户户有小车,人人有事干。群众对共产党的感恩是发自心底的真情流露。
  村民们告诉李星辉,现在村里许多人外出做生意,大老板也有不少。留在家乡的也发展产业,没有一个闲着的。现在想扩大规模养殖黑山羊,依靠产业发展实现更大的梦想。李星辉说,威宁目前黑山羊才二十多元一斤,而河南省可以卖四十多元一斤,他工作期间曾经帮助河南省双汇集团成功走出国门。现在他回去后想帮助威宁的乡亲们引进资金技术,做大做强黑山羊产业。
  在李小仕墓前,李星辉想起老领导对他曾经的关怀和帮助,想起曾经在威宁的那些时光,感激涕零,他手扶墓碑大声说:“老书记,你可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