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
作者:王玉初 时间:2021-05-06 阅读:242
他是位农村的老汉,寸头,略显黝黑的肤色,眉宇间透着干练,说话声音洪亮,印有装修材料广告的深蓝色工作服有些起绒球却丝毫不掩他挺拔的身板。
土地流转后,闲不住的他到城里做起了搬运工。人勤快,干活踏实,几家建材店让他承揽搬运建材的活。没事时,他与几个搬运工在一家店里打纸牌。有活时,干起来丝毫不逊年轻人。靠力气吃饭的人,闲时会腰酸背痛,但精神矍铄,仍像个精壮的汉子,丝毫不见六十几岁的老态。
找到他,是为了寻访一位革命先辈的足迹,那位革命先辈是他的爷爷。爷爷革命斗争的事迹,由于特殊年代的关系没有详细的记载,他只从母亲的口中听说过爷爷曾经是位革命人士。一枚印章是爷爷留给家人的唯一念想。曾经落实政策,有人来寻访过爷爷的事迹及后人,但他的家人没有提任何要求,甚至没有把那事放在心上。多年过去,爷爷的事迹只放在他的内心深处。
问及家庭情况,他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事业有成。按说,他也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可他却闲不住,非要到城里来做工。“爷爷走的是革命的正道;母亲在父亲早年过世后把孩子拉扯大是生活的正道;自己能干就干一天也是事业的正道。我不计较一天赚多少钱,在于做着开心,心里踏实。”这个精壮的老汉子朴素的话语,让人肃然起敬。正道的传承不需要太多的话语,干就是了。
每次回老家,母亲总在田地间忙活。家里虽不特别富裕,但生活条件早已得到了改善,完全不需要依赖母亲种那一亩三分地的收成。我们总让她少种一点、少种一点,可她每年仍要守着那些土地。我们拗不过,只好由着她继续着自己的老农生活。她说自己一朝是农民,而今一辈子是农民,农民最见不得土地摞荒,最欢喜的是人勤地不懒。
每次离家,母亲总会在我们车的后备厢里塞满鸡鸭、蔬菜、红薯粉、芝麻油等。身体许可,便劳作不息,是母亲这样的农民的正道。孩子再大,还是个孩子,父母总要以无穷无尽的爱呵护着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人父母的正道。
与朋友聊天,说到有不少年轻人选择激流勇退。他们中有人是实现了财务自由,从此一身轻;也有人是想从职业的压力中跳出来,去过那种隐世或闲适的生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亦令人向往。李子柒用短视频呈现出了无数人心中向往的生活,安静、恬淡。其实,拍短视频,努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她的工作,同样充满着忙碌。为了拍好一个短视频,较好地呈现一项传统工艺,她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去学习。李子柒的成功,不只有恬淡的生活场景,亦有努力工作的正道。
河南郑州有位96岁的老奶奶。这样的岁数,足够高寿了,也该歇歇了。可这位老奶奶一直坚持摆摊30年。最近,她与路人的一段对话走红网络。她说,“只要是正道,就没有容易挣的钱,要不是正道,再容易的钱也不容易。”“一天到晚吃饱坐饿,打牌打麻将我觉得那不是个事”,她还说,老年人要向发奋图强的年轻人学习。我不知道这样一个心态是否是老奶奶长寿的秘诀,但一定是她感到幸福的源泉。
小县城有位老阿婆,头发全白了。县城中吃过她煮的茶叶蛋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是一家三代吃她煮的茶叶蛋。以前,她是为了谋生,后来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再后来成了一种情怀。老阿婆说过郑州老奶奶类似的话,“闲着的人生没有意义,忙点,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正道。”
生活中,见过抱怨“有钱谁愿意工作”的暴躁年轻人,也见过有钱却过着比谁都忙的老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人终身在奋斗的路上,看似没有到达成功的彼岸,但他的那段奋斗的历程,在别人眼中已是遥不可及的成功。这或许是大多数人应该经历、也正在经历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