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5-21

追忆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精神

作者:宋邦辉 时间:2021-05-21 阅读:710


 追忆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精神
——记威宁县97岁新四军老兵宋玉发
通讯员 宋邦辉
 


宋玉发老人


  在建党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笔者跟随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几位同志来到抗日老英雄宋玉发家中,为老人送去报刊杂志,邀请老人为大家讲党史、忆党恩,聆听这位我县新四军老兵讲述那段炮火纷飞的历史, 回到那片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日战场。
  据相关资料显示,宋玉发老人1927年8月1日(此为档案年龄,据家人核实应为1924年8月1日)生于江苏盐城。1942年11月参加革命,入编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一团。1948年7月22日入党,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中屡建功劳,曾担任骑兵班长、副排长、排长等职务,先后获得“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以及“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奖章”。1957年11月,他由海南军区转业到贵州毕节专区,离休前曾任职于毕节建筑公司、威宁县林业局、银行、公安局、劳动局等单位。这一路走来,老人见证着新中国成长的足迹,在他的心中也深深地烙下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当过兵 打过仗 负过伤
 
  一进门,那幅“抗日英雄民族脊梁,功昭日月国人共仰”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满墙的照片记录了老人光辉传奇的一生:不管是年轻时的英姿勃发,还是老年时的容光焕发,他都始终保持着一名军人的本色。
  喝了一杯茶后,宋玉发老人开始向我们讲述了他和战友们浴血奋战的历程。
  从1942年11月参加革命后,宋玉发就跟着部队从江苏盐城打到南京京浦路,又回到盐城。从山东到东北,转战长春、沈阳、哈尔滨、天津。北平解放后又返回广西、河北、江西、湖南、广州,最后到了海南岛。15年间,宋玉发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转战大半个中国,人送外号“宋大马刀”。
  “从老家一起出来参军的有12个人,可是到海南岛解放的时候,就只剩下我一个了,我真算得上是从棺材里爬出来的了。”说起革命经历,老人眼里含着泪花。
  1946年,宋玉发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他所在的团是主力团,参与保卫一次,攻坚一次,守备一次。“那时候,我们用的是小米加步枪,套筒子(即火药枪),重机枪的子弹都只有30发,轻机枪20发,步枪就只有5发,装备都很差。”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装备差,子弹少,力量弱等情况下,以大无畏的精神赢得了这场战役。
  在那次战役中,宋玉发身负重伤,差点丢了性命。他们团的通讯员牺牲了,身为警卫员的他只身代替通讯员去送信。冒着枪林弹雨,宋玉发在两军交锋的战场上弯腰蛇行。子弹从耳边“呼呼”穿过,但他早已忘记了内心的恐惧,只想着如何圆满完成任务,如何把信件安全送达。
  正当宋玉发在子弹中穿行,快要到达目的地时,一发炮弹在距离他十几米远的地方轰然爆炸,炮弹弹壳朝他的大腿飞来,他受了重伤,万幸没有伤及骨头。经治愈后虽然能够自由走动,但是旧伤会在天气变化时复发,令他疼痛难耐。
 
守初心 淡名利 藏功名
 
  宋玉发老人一生深埋功名,年轻时从不向别人谈起自己参加革命的种种经历,就连老伴和子女也很少知道关于他的故事。
  “开始我们对父亲的经历毫不知情。后来,在一茬接着一茬的记者采访下,我们才知道父亲曾经参加了新四军,打过日本鬼子!” 其子宋海江回忆道,“父亲年轻时从不向我们说起自己的革命经历,这几年他老了,记忆力和表达力都下降得很快,就说不清楚以前的事了,我们也就不知道他的详细经历了。”
  “平时,如果是力所能及的事,父亲总是自己动手操持,不愿麻烦我们几兄妹”,其女宋海英说,“他不愧是当过兵的,被子、衣物叠得比我们妇女弄的还要整齐。只是近几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大不如前了,他才勉强同意我们轮流照顾他。”
  宋玉发虽是抗日老英雄,转业后却一直过着平淡的日子。笔者看到,就连在县城家中的摆设也十分简朴,许多家具都已泛黄了,老人也舍不得丢弃,但是家里总被收拾得一尘不染,给人以舒服的感觉。
 
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
 
  谈起这一生的抗战经历,宋玉发老人总是重复着一句话:“我从小爹妈就死了,是共产党、毛主席救了我”。心底感恩的话总是那么发自肺腑,又显得那么的朴实和真诚。
  据了解,宋玉发全家共有7口人,除父母外,兄弟姐妹5人,他在家中排行第三,下有一弟因家庭困难送给别人,小妹也送给人家当童养媳。老人说:“我哥哥姐姐生病了也没钱医治就走了(死了)”。12岁时母亲亡故,13岁时父亲又亡故,就以卖烧饼来独立维持生活。
  失去亲人的宋玉发,在炮火中成了孤儿,找不到人生的方向。“那时整个家乡一片混乱,有地下党、国民党、日本鬼子、还乡团,还有土匪、恶霸地主。”老人回忆道,“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成了盐城县县长骆明的通讯员,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随军征战,一直到转业毕节地区威宁县。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无一不是共产党给的,甚至连命也是共产党救的。”
  1984年离休后,宋玉发老人坚持每天看书看报、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并与儿孙辈交流,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和工作,不可辜负了党的好政策。
  心中有信仰,行动才有力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是宋玉发老人一生的信仰,也是他一生为之践行的信念。如今已是97岁高龄他,依旧精神矍铄,腰板挺得直直的,实在是看不出他是一位即将进入百岁行列的老人。这让笔者想起一句话:“抗日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也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