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荞面飘香加工忙 富民产业促增收
作者:刘军林 时间:2021-05-27 阅读:287

荞面条加工
本报讯(通讯员 刘军林) 日前,走进位于威宁经济开发区五里岗工业园区内的威宁黔鹤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苦荞面条生产车间,工人们身着工作服、戴着口罩,正忙着生产苦荞面条。配料、和面、压面、切面……他们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机器。
经过一番熟练的操作,面条在生产线上缓缓成型,晾干车间里挂满了苦荞面条,细长的苦荞面条如同瀑布一般从2米多高的架子上倾泻下来,整整齐齐,非常漂亮,整个生产车间飘散着浓浓的苦荞面条特有的面香。
“我们苦荞面条生产车间于2020年9月开始扩建,总面积1080平方米,投资了170多万元,我们建厂的初衷就想把我们优质威宁苦荞面条推销出去。现在每天生产面条2吨至4吨,我们生产的苦荞面条口感好、品质优、有韧性、耐沸煮,入口劲道清爽,好消化,而且便于储存和携带,一直以来都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面条除了供应威宁本地及周边地区市场外,还通过抖音、电商、实体店等平台“线上+线下”的销售新模式远销北京、广东等省市,颇受市场的欢迎和消费者的青睐。”威宁黔鹤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省级科技特派员蔡琴介绍。
“现在,苦荞面条生产车间有固定工人7名,车间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当地群众家门口增收致富,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产业基础、搭建平台。”蔡琴说,每一名员工都按照骨干标准进行培养,要让大家不仅赚到钱,还能学到技术,为以后车间扩大生产规模打基础。
已经脱贫的农户蒋仙到苦荞面条生产车间务工,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务工积极性很高。“在面条厂打工,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生意好的时候会更多,工作比较轻松,赚钱的同时还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家庭。”蒋仙说,自从有了苦荞面条生产车间,挣钱顾家两不误,只要面条厂一直经营,就会一直坚持在里面干活挣钱。
据了解,威宁黔鹤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500万元,占地面积2160平方米,在双龙镇凉山村建立584亩苦荞绿色食品原料示范基地,始终秉承以绿色健康为主导,发动当地老百姓种植苦荞,公司主要以苦荞深加工及新产品研发为主,平均每年加工500吨至1000吨苦荞,年营业额763.4万元,精深加工后的苦荞系列产品有苦荞面条、苦荞茶、茶荞饭、荞酥、荞饼干等特色食品。产品主要销往云南、贵阳、毕节、水城等周边地区,共发展了一百余家经销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成功获得科技型企业备案,共研发出地方特色农产品系列单品30多个,取得商标2枚(6个大类)、版权证书1项、专利申报7项(已经授权4项),科技成果显著,有力促进了当地荞麦产业的发展。公司被省科技厅评为“科技型小巨人成长企业”,入选贵州省2020年第三批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贵州省万名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和“威宁县旅游特色商品企业”称号等多项荣誉。同时,公司负责人蔡琴还被毕节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市“三八红旗手”称号,被省科技厅选聘为“省级科技特派员”。
对于今后发展打算,蔡琴说,她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苦荞面条及苦荞系列产品等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带动地方经济和百姓收入的力度并满足更多的需求量,做大做强产业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威宁苦荞地域“特色”转化成乡村振兴“亮色”。让威宁优质苦荞产品每天销往全国各地,让农民群众的腰包个个都鼓了起来。通过发展苦荞特色产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同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