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牢民族团结纽带
作者:马关响 陶胜云 时间:2021-06-08 阅读:454
系牢民族团结纽带
——哈喇河镇牛街社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略
通讯员 马关响 陶胜云
牛街社区位于哈喇河镇北部 ,主要居住有汉族、彝族、苗族、回族等民族。近年来,牛街社区以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巩固脱贫成效、接续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为抓手,把民族团结作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实施“四个三”工作机制,全面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打造生态新、乡风新、产业新、人气新、管理新“五新社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1
“三力共推”,协同化建强团结堡垒。社区把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突出社区党支部向心力、社区居民委员会统筹力和群众协作力,调动社区干部、学校师生、个体户、民生监督员、广大社区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织密建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民族团结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支持,2020年全社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目前,社区党支部领办了1个集体合作社,引进企业流转土地500亩,种植西兰花、莲花白、小瓜等,带动群众务工,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2
“三治并举”,一体化筑牢社区网格。进一步优化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级“三级自治”体系,积极推行自治、德治和法治建设。强化“三级自治”主体自管自治和抱团发展职能。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作用,建立“共治”机制,发挥好自管委主任、“十户一体”中心户长作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民族宗教管理、服务群众等工作,接受群众监督和反映,形成强大合力,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坚持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范社区干部和群众的行为。健全乡村矛盾化解机制。深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多方位提升群众思想政治水平。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深化移风易俗,全面遏制早婚早育、高价彩礼、滥办酒席、薄养厚葬、“赌、懒、酒、毒、烟”等陋习。2020年以来,通过开展卫生文明户评比活动,组织社区“两委”成员、自管委主任、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等20余人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40余次,评出示范户20余户,发放物资进行奖励;深入群众走访帮扶,普及民族、科技、农业等知识,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3
“三语齐宣”,多元化传播和谐声音。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运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微夜校等载体,组织党员、社区干部和群众代表通过汉语、彝语和苗语宣教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惠民政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开展进农户、进学校、进教堂、进集镇、进田间、进商超“六进”活动,运用好汉语、彝语和苗语三种语言大力宣传宣讲党的历史,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充分利用村“农家书屋”、宣传栏、宣传册等对群众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宗教政策、民主法治等教育。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有关政策宣传册1.5万余册,开展党员大会、群众培训班、群众院坝会等30余期,培训群众2000余人次。
4
“三管齐下”,精细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按照有关政策法规正确引导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活动,及时召开宗教管理工作专题会议,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信教群众的政策培训,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法规,让群众掌握宗教政策,引导信教群众参与社区各项工作,切实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