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社局联合多部门开展“零 距离、面对面”送《条例》贴心服务
作者:唐语明 时间:2021-06-08 阅读:170
本报讯(通讯员 唐语明) 近日,县人社局联合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等单位深入全县在建项目工地开展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企业进工地活动,为农民工朋友提供了“零距离、面对面”的贴心服务。
自2020年5月1日实施《条例》)以来,全县上下严格落实相关规定,以贯彻落实《条例》为抓手,多渠道开展《条例》宣传,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理性维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21年以来,发放了《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毕节市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服务手册》等资料,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
根据《条例》第34条规定,要求全县所有在建项目施工总承包单位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立维权信息告示牌,包含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及所在项目部、分包单位、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劳资专管员等基本信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日期等基本信息;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电话、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申请渠道、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信息;同时在醒目位置张贴劳动维权二维码。
当劳动者遇到拖欠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加班等问题时,可在工地维权告示牌上直接扫描二维码投诉,也可以去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畅通维权渠道,确保劳动者投诉“有门”。 劳动监察部门接到举报后,就会安排专人接访并及时进行处理欠薪问题。确保了欠薪问题“件件有人管”“事事有人问”。
同时,加强日常巡查力度。以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为基础、银行代发工资为保证、按月足额支付工资为目标,将用工单位及务工人员基本信息、考勤、工资支付等内容纳入贵州省劳动用工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实时动态监管,及时做好预警信息处置。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加大打击工程建设领域市场清理整顿力度,加强建设市场监督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分包、转包、挂靠承包、拖欠工程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止因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的欠薪问题充分发挥行业信用评价作用,综合运用约谈、限制投标、资质降级等联合惩戒措施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压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在建项目欠薪问题得到明显扼制。
2021年以来,受理案件234件,为895名农民工追回工钱2339.83万元;现场协调处理70件,为608名农民工追回工钱708.54万元,并将2家用人单位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移送县公安局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