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为民初心 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作者: 时间:2021-06-18 阅读:253
省政协副主席、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
永葆为民初心 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大会上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毕节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为民初心,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要永立为民服务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也是党治国理政不变的价值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永立为民服务之志,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根植于思想中。永立为民服务之志,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任何时候都不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老老实实当好人民公仆。永立为民服务之志,就要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天职,把人民群众的小事作为自己的大事,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作为工作重心。永立为民服务之志,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安排民生实事项目,不做虚功、不求虚名,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要担牢为民服务之责。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史。新时代新征程上,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作为、忠实履职尽责,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担牢为民服务之责,就要把改善民生作为“落脚点”,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总体水平迈上新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担牢为民服务之责,就要坚持问题导向,盯紧“急难愁盼”问题,既着眼长远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制定一批政策举措、拿出一批实招硬招,推动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解决;又立足当前从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小事做起,一件接着一件办,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担牢为民服务之责,就要围绕“四新”“四化”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任务,更加突出精准施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抓好风险防范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坚实保障。
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要增强为民服务之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增强为民服务之力,就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为民服务之力,就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切实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增强为民服务之力,就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践行“四到工作制”,真正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搞准、把措施做实,不断提高“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增强为民服务之力,就要毫不放松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旗帜鲜明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让干净干事、担当作为成为试验区最基本的政治生态和最普遍的精神状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