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6-18

对父亲往事的追忆

作者:董建华 时间:2021-06-18 阅读:242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个春秋了,但父亲的容貌,依然历历在目。父亲七岁时,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去世,之后奶奶也就是他的母亲,远走他乡而杳无音信,留下父亲和他两岁的弟弟被迫在乞讨中长大。
  因为有过乞讨生涯,所以父亲长大后特别同情和理解乞讨的人。小时候,一位乞讨的人来到我们家门口,全身脏兮兮的、散发出难闻的臭味,我见状迅速将门关上,将乞丐挡在门外,父亲正坐在家里喝茶、歇息,见状,放下茶杯,站起来,打开门,并将我训斥了一顿:“不要瞧不起乞讨的人,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放下做人的尊严、丢掉面子四处乞讨,要懂得尊重他们,他们也是有人格的,愿意帮助他们就帮一下,不愿意帮但不要侮辱他们。”并转身走进厨房,从橱柜里端来饭菜,帮乞丐装了满满一碗饭菜。
  现在回想起来,在生活中我能够善待身边中的每一个人,尊重周围每个人的人格,其思想就是从那时树立起来的。
  父亲留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特别能吃苦,据母亲介绍,他们结婚时,连被子都没有,晚上睡在稻草上,如此贫穷,但姥姥愿意将自己唯一的女儿嫁给父亲,就是看中了父亲的吃苦耐劳精神,当时父亲请人来母亲家说亲,母亲嫌弃其家里穷,但姥姥劝道:“嫁给能吃苦耐劳的男人,不会受气,不会受穷。”
  在姥姥的苦劝下,母亲同意嫁给了一无所有的父亲,后来证明姥姥的眼光没有错,母亲嫁给父亲后一辈子没有受穷,无论在什么时候,父亲都让我们一家人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在全国经济困难时期,父亲患了肺结核,当时我们一家六口人,作为一家经济支柱的父亲,住进了医院,亲友同情、周围邻居惋惜,母亲痛哭流涕,谁都替我们这一家人今后的生活担心:“今后这家人怎么过日子?”
  没想到父亲在医院,每天等医生打完针后,就走出医院,到县城的大街小巷捡破棉被,当时虽然生活困难,但捡垃圾的人却不多,父亲在住院期间,将在县城周围拾得的破棉被晒干、整理,然后请人翻新,让他的兄弟,也就是我的么爹,将这些翻新的棉被送到偏僻山区,换成粮食再背回家。
  当时,大家都饿饭,父亲生病了,靠拾破烂不仅养活我们一家人,还养活了么爹一家人,我们两家人当时不仅没饿过饭,日子过得还很滋润,父亲经常对我说:“你看大山里的野兽况且能够生活,我们总比他们有能耐,只要肯劳动,肯想办法,就能生存,有手有脚的大活人怎么会饿死呢?”
  父亲一辈子从没指望天上会掉馅饼,始终依靠勤劳的双手养家糊口。有一年,集体的仓库垮塌,粮食临时堆在我们家门口,住在我们周围的邻居都是我们本家,在饿饭的年月,面对大量的粮食,哪能不心动的?大家一起商量,晚上偷些粮食,唯独父亲不为所动,看到邻居们偷偷背着粮食回家,母亲也准备行动,被父亲及时制止了,他说:“他们怎么干,我管不着,但我们不能这么办,不是我觉悟高,生产队既然敢将粮食堆放在这里,就可能会加强防守,现在偷一点粮食,说不定将来会退出十倍的粮食来。”
  后来,果然发现粮食被盗,生产队突然对各家进行搜查,凡参与偷盗的都被罚款、批斗,唯独我们家逃过此劫,大家都佩服父亲的眼光,于是将他推举为生产队的大队长。
  现在还健在的大妈、大伯常议论我父亲:“认字不多,善于讲道理,会妥善安排生产,还会偷偷带领大家帮着生产队挣钱,在他当生产队长期间,我们大伙儿都能吃饱饭!”
  父亲却谦虚地说:“我每天带领大家没日没夜的劳动,大家生活没过好,心里愧疚、不舒坦!”
  辞去生产队长后的父亲,刚好遇到农村土地改革,父亲边种田边利用空暇时间,外出搞工程承包,后来在聊天中我问父亲:“您既没文化,也没关系,怎么能承包那么多工程呀!”
  他笑着说:“我们承包一些小工程,哪需要什么关系和文化,只要工程质量过硬,让甲方放心、满意,他们不用我们,还用谁?”
  父亲承包的工程中,修的桥、建的房,质量都很好,哥哥却说父亲那时发财,不是靠本事,而是靠机遇。有一年,哥哥建新房,父亲回来后,看了看地势说:“将房子建在这儿,需要多运多少土石方,多花多少工钱?如果不改变地方,不知道要多花多少冤枉钱?”
  父亲将这些账一笔笔算给哥哥听,哥哥不相信,反驳父亲:“你一个大老粗,不识几个字儿,怎么会算得这么准?”哥哥对父亲的建议置若罔闻,后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所花的工钱和父亲预算的所差无几,才及时主动征求父亲的意见,按照父亲的指点迅速改变方案,不仅节约了原材料,还省工省时省钱。
  房子建成后,父亲对哥哥说:“你不要以为我没读过书,就不听我的意见,搞这些建设,我不知道经历过多少,闭着眼睛都能预算成本!”
  父亲当时在外承包的工程比较多,每年同时开工的工程都有四五个,四五百工人,后来父亲老了不能继续承包工程了,在家养老时我问父亲:“现在搞工程的都能发财,你为什么那时赚的钱不多?”
  “怕割资本主义尾巴,只敢和工人拿一样的工钱,但我还是略微沾了点便宜,下雨天,工人没有工分,唯独我天晴下雨都有工分,而且四五个工地都给我计工分,所以我一天的收入就相当其他工人四五天的工资!”父亲对自己的工资非常满意,从不后悔,他去世后,我们整理父亲的遗物,发现满满一箱子工资表,保存得完好无损,对跟他做工的每位工人所从事的工作,工作时间,生活费用,领取的工资记得清清楚楚。
  曾有一位工人春节时,背着背篓赶到我们家,父母热情地接待了他,这位工人在我们家玩了一天,离开时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来你们家玩的,而是来扯皮的,没想到你们对我这么好,就没好意思找你们扯皮!”
  “为何事扯皮?”父亲感到非常纳闷,认为从没得罪过他呀!
  “我跟你干了半年,一分钱都没拿到!”这位工人跟父亲做工中途,因为妻子在家种地时负伤,匆匆赶回去了,还没来得及结账。
  父亲拿出账本,和这位工人一一核对,最后问这位工人:“账有没有错?”
  “都怪我没脑子,竟然还准备到你家里来扯皮!”原来工期结束后,结账时,这位工人的工资被他舅子领走了,父亲的账本中夹有他舅子按的指印、工资代领证明。
  他舅子回家后却对他说:“工程队散火时,老董除了给在场的工人发了工资,没到的工人一分钱都没拿,钱都被老董卷走了!”当时信息不灵,我们家住址偏僻,很少有工人知道我们家住址,这位工人的舅子以为妹夫听了他的话,只能自认倒霉,没想到他妹夫是个认死理的人,工资没拿到,气愤不过,翻山越岭,沿路打听,终于找到了我父亲,将此事核对的一清二楚。
  离开我们家时,父亲又给了他一笔回去的路费,他接过路费千恩万谢,大骂他舅子:“除了郎舅无好亲,但我那舅子真不是人,领了我的工钱,却栽赃您!”
  父亲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不能再在外承包工程了,回到老家却也没闲着,先后建起了粮食加工厂、在田里种上了柑橘,所以每年的收入并不少,他曾对我和哥哥说:“你们眼光要看远点,只要不违法,多在城里买房,我当年在城里买的房子虽然拆迁了,但补偿费比我修房子的费用高多了,而且房子没拆迁之前,每月的门面租费也有好几百元,比你们的工资都高!”听了父亲的话,我觉得好笑,当时房子虽然可以自由购买了,但非常便宜,城里大量房子卖不出去,不降价就谢天谢地了,怎么会涨价赚钱呢?
  没想到父亲的话说过不久,房价就一个劲儿的攀升,我们两兄弟肠子都悔青了,非常后悔没听父亲的话,父亲对我们说:“你们总是自以为是,认为我没读过书,但我有实践经验,全国各省,除了台湾,我基本上都去过,见过世面!”
  父亲一生最怕麻烦别人,因年轻时吃苦过多,晚年疾病缠身,但病得再厉害,只要我们在他跟前,他总是强装出精神抖擞的样子,生怕我们担心他的病情而影响工作。
  生命的最后几天,他还在我们面前计算哪天日期好,适合安葬,我们当时只认为父亲在与我们开玩笑,没将他说的话放在心上,当我们在老家过完春节刚上班一天,就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我匆匆赶回家中,还没来得及看望父亲的仪容,就被亲友拉到一边:“按照农村习俗,今天是亡人安葬的好日子,过了今晚十二点,你父亲的遗体就必须在家里放七天后才能安葬,时间不等人,你们要快下决心。”
  当时天气已经开始炎热,再加上我们都有工作,耽误不起,所以我们回家两三个小时后,就将父亲的遗体草草安葬。没想到父亲将自己埋葬的时间算得那么准。
  父亲是一个文盲,从没进过一天学校,但他吃苦耐劳、待人处事的态度时时促我反思和学习,每当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回想到父亲的言行,就又信心百倍,鞭策着我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