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7-23

我的读书梦

作者:杨建营 时间:2021-07-23 阅读:231


   清代姚文田说:“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然而,在当今之世读书之人甚少,大街上、地铁里刷微信和玩抖音之人则比比皆是。
  学校里尽是读书人,可是,我心目中的读书人不是为了中考和高考而读书的小学生和中学生,也不是为了毕业找份理想工作而读书的大学生,更不是古代为了“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而读书的秀才、举人和进士。我心目中的读书人只是单纯地想透过文字探索世界的奥秘和人生的真理,并使得自己的思想变得丰富起来,自己的心灵变得柔软起来。我心目中的读书人对书都有一种敬畏感。
  为了博取功名而读书,就如同将书踩在了脚下。我亲眼看见,有一个刚考上名牌大学的高中生气愤地将一大摞书丢入了垃圾桶。我听说有不少大学生在离校之前将自己读过的书一箱箱卖给了收废品的。
  古今中外名见经传的读书人中,我喜欢的大概有二十位,大部分都在西方,譬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弗兰西斯·培根。中国的不多,其中有一半在春秋战国和中华民国,譬如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譬如鲁迅、胡适。
  一提到读书,我总会想起小时候老师经常提起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的头皮就发麻,我的大腿好像被锥子扎了一下,似乎要流出血来。哎哟哟,太恐怖了。尽管孙敬后来当了大官,苏秦发迹后声名显赫,佩上了六国相印,尽管他们的读书精神非常可贵,可是,我看他们就像看精神病患者,甚至庆幸他们没有成为蒲松龄笔下的书痴郎玉柱。
  郑成功说:“至乐无如读书。”读书读不出快乐,干嘛还要读书呢?
  我认为中国的孔子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读书人,我从小就喜欢他。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乃至“韦编三绝”。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陶渊明我也喜欢,因为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最喜欢的读书人还数袁枚。袁枚年纪轻轻就辞官不做,归隐南京随园。他不像孔子那样老梦想着做官兼济天下,也不像陶渊明那样“归去来兮”之后时不时陷入缺衣少食的生活状态。他过得逍遥自在,有钱有闲。袁枚认为:“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我最喜欢他的一首诗:“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袁枚的读书生活没有“累”字,更没有“苦”字,在我看来就如遥不可及的美梦。他的书房内挂着这样一副对联:“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但他并不厌倦,不满足,还是一刻不停地读书,他感到“一日不读书,如作负心事;一书读未竟,如逢大军至。”
  自从我爱上书之后,书与我是不可须臾或离的。前几天回老家照顾双亲,匆忙之间竟然忘记带书了。一日揽境,发现自己双眼无神,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似乎失魂落魄,心中也空落落的。想起黄庭坚所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顿觉此言真实不虚。
  我时常做一个梦:天地之间雾蒙蒙的,人的面容也雾蒙蒙的,有些模糊。有一个读书人,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发了一本书,最后给自己留了一本。然后,他坐在喧闹的大街旁开始阅读,他偶尔会聚精会神观看街上的人群,就像在读书。他有时候会持笔修改书中的文字。我连喊了他三遍,他都不应。他已经忘了自己,他已经与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了。
  那个人是谁呢?似曾相识,挺让人喜欢的。
  等我梦醒了,我才知道,那个人,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