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践行“四个留下 ” 促进乡村振兴
作者:文旭 林倩 周阳 时间:2021-07-29 阅读:246
威宁:践行“四个留下 ” 促进乡村振兴
威宁融媒记者 文旭 实习生 林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2021年以来,威宁积极谋划布局,以“四个留下”为重点,深化党建引领,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抓实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紧抓产业发展牛鼻子,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
7月的威宁天高云淡、凉爽宜人,走进观风海镇沙子、新民、箐口3个村整合村集体资金成立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吃松茸种植基地,青松苍翠,暖阳拂面,一棵棵青松树下,一个个小土丘整齐排列,一朵朵刚破土而出的鲜嫩赤松茸让人垂涎欲滴。看见记者来访,正带领工人们忙着采摘的新民村党支部书记陈铝主动介绍起了党支部合作社林下种植赤松茸的发展情况。
陈铝说:“我们沙子坡赤松茸种植基地是整合三个村村集体资金共同建设的,共投入资金100万元左右,整个基地种植面积1000多亩,威宁县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800亩,其中300多亩是我们村合作社种植的。合作社整合三个村集体资金60余万元,发动农户通过特惠贷入股150余万元,平均每亩产量在3000斤左右,亩产值24000元左右。”
3个村整合村集体资金成立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取“村企联合、村村联合、村民联合”,将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将各种力量联合起来,实现全民发展、抱团发展和带动发展。陈铝介绍,基地的松茸总产出90万斤,纯利润在180万元左右。
陈铝说:“赤松茸从种到收要持续六七个月,在这期间,每月务工群众在70人左右,每个务工群众能增收2000元到3000元。”
只要能让群众增收,就是富民好产业。在合作社,只要提起赤松茸,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两年,就是这一朵朵小蘑菇,不仅逐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让大伙的腰包慢慢鼓了起来。
家住观风海镇沙子村的村民范广群,把家里的农活干完,这几天来到基地帮忙采收松茸,不用出远门就找到活干,谈起现在的日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范广群说:“孩子还小,远处去不了,在这里跟他们做,80块钱一天,方便在家照顾孩子。”
和沙子、新民、箐口3个村一样,该镇的其他村(社区)也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切实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为家乡谋发展,为群众谋幸福。
观风海镇党委书记朱少康说:“我们注重在产业发展中检验干部,培育支部。近年来,我们有七个村党支部获得了县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表彰,其中果化社区的党支部书记获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村集体经济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村有两个,50万元以上的村两个。”
观风海镇全力践行“四个留下”,通过发展产业,带富了群众,锻炼了干部、建强了支部、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朱少康说:“我们将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积极用好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能干的、精干的干部,选优配强党支部,在观风海镇的大地上进一步践行‘四个留下’,推进乡村振兴。”
观风海镇只是威宁全力推进“四个留下”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威宁突出“五抓五强化”(抓考查把关,强化班子建设;抓摸排培育,强化后备力量;抓传帮带训,强化能力提升;抓实绩考评,强化担当作为;抓关怀激励,强化岗位引力)的具体举措,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探索“四聚四促进”(聚焦“党建引领”,促进产业发展组织化;聚焦“组织群众”,促进体制建设规范化;聚焦“优势产业”,促进运作模式多元化;聚焦“强村富民”,促进利益联结长效化)的工作模式,留下“一批活力强劲的合作社”。采取“三个”有力举错(以“盘活存量,全面实行集体资产确权颁证;做大增量,加强政策支持注入资金项目;放大变量,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持续发展),留下“一份殷实厚重的村集体资产”。围绕“一核三治五好”(努力构建以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党建引领好、群众自治好、乡风文明好、为民服务好、社会风尚好)的工作思路,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乡村治理体系”。
通过践行“四个留下”,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威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目前,全县41个乡镇(街道)619个村(社区)共有党组织1740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支部领办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59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96个,共领创“一村一基地” 537个; 村集体经济积累2亿多元,经营性收入517.3万元,真正实现产业兴民、富民;共设立5499个“自管委”,组建24103个“十户一体”,做到村事村管、民事民办,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巩固基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