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作者: 时间:2021-07-30 阅读:208
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栗战书就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深入贵州调研
盛夏时节,黔贵大地,山青水碧,乡美如画。
2021年7月12日至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率全国人大调研组先后来到贵州省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市和六盘水市,深入民族村寨、扶贫社区,走进乡镇园区、企业车间,就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同村寨老党员、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干部群众热情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栗战书在调研中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贵州人民群众十分牵挂,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贵州考察调研,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擘画宏伟蓝图、注入强大动力。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贵州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全面有效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杨振武,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高虎城,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委员王宪魁,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史耀斌、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宋锐、常委会副秘书长胡晓犁参加调研。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省委常委、秘书长吴强,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慕德贵分别参与调研。
接续奋斗
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美娥社区是黔东南州从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搬迁对象1219户5292人,涉及全县18个乡镇。
7月13日下午,栗战书和调研组来到从江县美娥社区,一边看,一边询问情况。
社区里,一幢幢新楼鳞次栉比,道路宽敞通达,环境整洁美观。
“楼上住人,楼下就业。”祖英刺绣有限公司民族刺绣生产扶贫车间办在社区内,绣娘们正在刺绣设备上“穿针引线”,十分忙碌。
从山沟沟里搬出来的绣娘余老由,全家都住进功能齐全的新楼房。她在刺绣生产扶贫车间工作,保底工资加上计件效益,每月收入3000多元。
“现在的生活,比原来好很多很多,我们很满意。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帮助我们搬出大山,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余老由心存感激地说。
祖英刺绣有限公司负责人韦祖英,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她带领当地数百名村民和贫困群众,传承和弘扬苗绣技艺,用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
听了韦祖英的奋斗事迹,栗战书点赞说:“办起刺绣企业,带动这么多人就业,很不容易。你是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当中的优秀代表,希望你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利用好党的政策,更好发挥作用,继续办好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能够共同过上幸福生活。”
曾经,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贵州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感恩奋进、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工作大踏步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实现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群众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篇章。
“在全国9899万脱贫人口当中,贵州就有923万,差不多10个脱贫人口中就有1个是贵州人。”栗战书在调研中高度评价贵州脱贫工作,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撕下了绝对贫困的标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栗战书说,贵州历尽艰辛摆脱了贫困,还要再接再厉,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贵州的脱贫攻坚取得了优异成绩,也一定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创佳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法治是重要保障。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乡村振兴促进法,法律于6月1日开始实施。7月14日,栗战书在铜仁市江口县云舍村主持召开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座谈会时指出,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为了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而量身定制的。
栗战书强调,依法促进乡村振兴,要立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除了产业振兴之外,还包括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解决好农业农村承担的“三大历史任务”,即保障好农产品供给安全、保护好农村生态屏障安全、传承好中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要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政治建设、道德文化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等等,培养造就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吸引和促进更多年轻人热爱农村、热心农业,在农村扎根创业。
高质高效
延长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支持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等乡村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促进法从制度层面作出安排,鼓励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因为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许多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7月13日,栗战书和调研组在从江县贯洞镇归龙百香果产业园区看到,百香果藤粗果壮,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贵州的百香果种植从无到有,于2016年开始规模化、商品化,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发展,跃居全国前列。得益于贵州自然条件优越,好山好水,种出来的百香果味道香甜,加工后的果酱品质优良,受到了市场追捧。
园区相关企业负责人陈韬介绍,园区百香果严格按照4米的行距种植,大力推行山地机械化。目前,每亩产量在2500斤至3000斤之间,每斤销售价格在8元至12元。
培育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看着正在园区工作的农户,栗战书非常关切地询问:“他们在园区打工,收入怎么样?”
陈韬详细介绍,在整个产业中,为了保障农户的利益,一是通过土地流转保民生,每亩每年1200元;二是制定激励机制促增收,农户到园区工作,每个月工作26天休息4天,工资为2900元,如果勤劳肯干工作28天,每个月工资3000元,再加上300元绩效奖,就有3300元;三是采取倒租反包模式,达标后产量超出的部分按照市场价收购,调动农户积极性,实现双赢。在这些措施的激励下,从江县百香果种植规模发展迅速。
对于该园区企业的做法,栗战书给予鼓励,“企业要赚钱,追求发展,无可厚非。但在发展的同时,要为当地老百姓着想,给老百姓更多的实惠,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只有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企业才能获得政府更大支持、老百姓更大支持,才能长远、持久、良性地发展。”
平均海拔1100米的贵州,山岭纵横,云雾缭绕,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特征。高山云雾出好茶。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贵州成为茶叶生长的天堂。
最新数据显示,贵州省茶园总面积攀升至700万亩,排名全国第一位,其中全省10余个县进入中国茶业百强县。
依托江口县优美独特的生态资源,贵茶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抹茶生产加工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整个贵州,在茶叶上可以继续做文章,把这篇文章写好。这个抹茶,就很有特色。茶叶不仅是用来喝的,还可以加强研发,应用到化妆品、药品、保健、美容等新的领域,提高附加值。”栗战书在贵茶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说,贵州茶叶品质佳、规模大,知名度越来越高。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贵州的茶产业要做出自己特色,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走出一条高质高效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栗战书强调,全面有效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重要任务就是推进农业全面升级。贵州气候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很明显,农业自然条件独具特色,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