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街镇双河村: 党旗飘扬石榴红 喜看双河新颜俏
作者:陈武帅 陈鸿江 时间:2021-08-06 阅读:365
羊街镇双河村:
党旗飘扬石榴红 喜看双河新颜俏
威宁融媒记者 陈武帅 陈鸿江

双河村的党课学习现场
短短几年时间,村民人均GDP从不足4000元上升到1万余元,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到累计110万元,从落后村变成如今的“毕节市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先进村。——这个村就是羊街镇双河村。村民们说,双河村的巨变是全村1970余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村党支部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双河村两委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致力于为群众谋幸福的结果。
传承红色文化,凝聚发展磅礴力量
双河村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36年春,红二六军团转战乌蒙山,曾从洛泽河畔的双河村经过。当时一名河南籍红军战士叫潘玉成,因负伤留在双河村老乡古银山家养伤。古银山一家精心照料红军战士,但潘玉成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红军战士牺牲后,老乡们凑钱把红军战士安葬在双河村新营盘。2014年,羊街镇修建烈士陵园把牺牲的红军战士全部安葬自陵园里。
红军长征精神在双河村代代相传,激励着当地群众不断奋勇前行。
今年37岁的刘伟是双河村党支部书记,他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后,头脑聪明的他开大货车、做生意,经营得风水水起,每年收入不下几十万元。刘伟的爷爷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父亲是一名当了几届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党员,刘伟一直想为当地群众做点实事。2013年,当地政府动员致富能手的刘伟当村党支部书记,刘伟放下每年赚几十万元的“老板”不当,成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
不仅如此,双河村两委班子成员8名党员中,有4名是退役军人,他们发扬退伍不褪色的军人风格,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时刻冲锋在前,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不落下一户一人,实现共同致富的梦想。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立足村情实际,紧紧围绕党支部核心力建设,不断强化支部引领力、集体推动力、群众创造力、外企拉动力,全力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积累与群众收入,有效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刘伟如是说。
开办涌泉班,感恩教育让学生志存高远
“从厌学到勤学,从后进生到先进生,在涌泉班三年时间她彻底变了!”说起学生晏雪的改变,班主任老师一脸自豪。
晏雪是羊街镇双河村辅处小学学生,以前很调皮,学习成绩很差,自从成立涌泉班后,老师们开设了党史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她彻底变了。
辅处小学涌泉班成立于2018年初,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刘伟说,当初村两委和辅处小学联合成立涌泉班,是因为看到很多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小小年纪学到游手好闲、不思上进的陋习恶习,这样长大后很难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刘伟和辅处小学商量,由村两委投资10万余元,聘请道德模范和学校老师开设感恩教育和思想教育,让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孩子们心中。
三年来,当初的涌泉班是全校成绩和各方面最差的班级,如今一跃成为全校品学兼优的班级。前个学期涌泉班选派9名学生参加全镇比赛,其中7个名学生荣获奖励。
涌泉班作为试点班,区别在于老师的教学模式、评价学生模式、在校期间课余管理模式和家教管理模式的不同,而最大的区别则是注重感恩教育。
如今,辅处小学10个班420名学生,全部践行涌泉班的教学模式,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校风、班风正引领着孩子们健康成长,不忘初心,感恩奋进。
“村支两委联合辅处小学成立涌泉班的初衷,就是希望孩子们除了接受常规教育以外,还要进行全面性教育和培养,一周一评比,一月一走访,一生一爱好,使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目标是把辅处小学办成涌泉小学。”刘伟说。
发展村社经济,乡村振兴就在今朝
盛夏的双河村,一条宽敞的水泥路两旁是靓丽的村庄,兴隆河和羊街河绕过村庄田舍蜿蜒而去,田间地头3000亩石榴树在风中摇曳,一幅美如画卷的田园乡村扑面而来。
双河村产业发展,刘伟说这一切的取得来之不易。37岁的刘伟,高高的个子,黑黑的脸庞上透着“高原红”,他在双河村当了9年村支书。
曾经的双河村,524户1970人散落在5.56平方公里土地上十多个自然村寨里,缺路、缺水、缺产业,致贫的要素全被这里占齐了。谈产业更是不着边际的事,种苞谷、种洋芋,就是为了糊口,谁也没想过这片土地除了帮人解决温饱,还能长出什么值钱的东西。
刘伟和村两委把双河村在外当“老板”的村民请回来共同商谈产业规划大计,大家认为双河村土地肥沃、光照充足,又有地理优势,发展产业具有天时地利,“恳谈会”开了几次,村两委和村民思路越来越清晰:双河村发展产业,还得在种植上下足功夫,靠高效农业让大家腰包鼓起来。
“我们村的产业发展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核三区。一核就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3000亩石榴,三区就是在坝区种植1200亩蔬菜、在梯垦区种植900亩鲜果,在山地区种植板栗等干果1000亩。”刘伟介绍说。
2016年和2017年间,刘伟个人出资120万元,修起两百个蔬菜大棚,建了冷库,派发给乡亲们使用,讲定将来大家种菜有了收入再偿还。全村种植小瓜、辣椒、西红柿、莲花白、花菜、莴笋等,蔬菜种植成了双河村年产值上千万元的“支柱产业”。
为了让群众放心种植软子石榴,刘伟和收购商签订10元每斤石榴的保底价,彻底解决群众担心种出来卖不掉的担忧。
2017年,刘伟组织村支两委人员和村民组长到软子石榴产地云南会泽县考察,他垫资25万元买回大批树苗,全村软子石榴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今年预计有1000亩以上石榴挂果,亩产值可达1万元以上。
但刘伟显然不仅满足于此,他还有更大的“野心”。
“我们不能满足于种植石榴和卖石榴这种简单的商业模式,而要搞石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一产方面,种植石榴可以解决当地群众50人以上就业,让务工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二产方面,可以发展石榴酒、石榴饮料、石榴茶等深加工和制作石榴盆景,提升石榴种植产业附加值,去年双河村酿制一顿石榴酒很快被抢购完,双河村石榴盆景最好的可以卖上万元;三产方面,石榴花季可以搞观光游,石榴丰收可以搞采摘游,再加上双河村漂游旅游,利用抖音等平台打造石榴网红打卡地,可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刘伟说。
刘伟说:“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落脚点是为群众办实事,我们将把双河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