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不忘初心解民忧 倾心为民办实事
作者:罗喜贵 时间:2021-08-11 阅读:243
本报讯(威宁融媒记者 罗喜贵)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威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紧扣全县2021年度民生实事安排,围绕“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五个方面,强化公仆意识,厚植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
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克服松劲懈怠思想,切实扛牢重大政治责任,以实之又实的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动“四个留下”落实到位。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机制,精准施策,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走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加快推进环境提升、城市管理、用水安全等民心工程,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解决好企业用工荒和群众务工难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理念,优化服务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充分调研,制定出台一批惠民制度措施,提高惠民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落实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威宁便民服务中心根据省市两级关于“全省通办”工作要求,设置“全省通办”窗口22个、综合通办窗口3个、行业通办窗口19个。目前,全省通办事项均可通过全省通办系统进行远程收件、受理、办结,办事群众不用来回跑。同时,该中心在一楼大厅设置7x24小时自助服务便民服务站,并迎来首台“驾驶人自助体验机”,驾驶员不到十分钟便可完成信息采集、体验、拍照整个体验过程,更好地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方便办事群众。
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不断健全融合治理体系,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主动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基层社会创新,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提升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建立工作台账,强化过程管理,健全完善机制,分层级、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实施,确保落地落实。全县扎实推进“一中心一张网+联户”工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建成1个县级综治中心,40个乡级综治中心,619个村级综治中心,全县划分5522个网格,明确20256个十联户,配备村警60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村警担任副网格长,运用“象限管理”思维、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打造“警务两会”升级版;深耕法制文化阵地,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以宣传展板、手工壁画、电子显示屏等方式进行宣传,截止目前,全县共创建成功125个县级、41个市级、11个省级、1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