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8-20

“农光互补”:贵州威宁光伏发电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通讯员 刘坤伦 时间:2021-08-20 阅读:232


   食用菌、红菜苔、白萝卜……时下,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简称威宁自治县),一片片光伏板下生机盎然。由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贵州金元)威宁能源公司与当地农业公司合作的“农光互补”项目,利用光伏板下5000多亩土地种植的农产品正进入丰收季。
 
“农光互补”示范效应
 
  8月11日下午,一辆满载平菇的湖南籍大型食用菌专用车,缓缓驶出威宁自治县龙街镇夏家坪子光伏场区设施农业示范园。
  “每天都有一车平菇运往外地。” 贵州华峰伟业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华峰说,从6月底开始,示范园每天采收平菇1万多斤,主要销往重庆、湖南、四川、江苏、湖北等地。“都是订单式生产,产量太小,满足不了客户需求。”
  兰华峰介绍,示范园目前已产平菇约40万斤,产值160多万元。预计今年可产100万斤平菇,产值可达400多万元。
  2020年,贵州省在全国光伏竞价项目获得全国规模第一。贵州省能源局要求,新建光伏项目均按照光伏+农业、旅游及其他产业耦合发展。
  装机5万千瓦的夏家坪子光伏项目,是威宁能源公司2020年全国竞价项目,于当年12月底建成并网发电,年发电量591万千瓦时,发电年产值241万元。
  2020年8月,威宁自治县通过招商引资,将贵州华峰伟业商贸有限公司引进入驻威宁能源公司夏家坪子光伏场区,采用光伏+设施农业大棚种植模式,在占地75亩的光伏板下,与光伏项目同步建设农业大棚食用菌种植示范园。
  示范园区内建设农业大棚105座,配套建设300平方米冷库1个,日产1.5万棒食用菌生产线一条,800平方米生产车间一个,以及其他相关配套生产设施。
  兰华峰说,光伏板下搭建大棚,最大优势是夏天能避免太阳直射,起到降温效果,冬天为大棚保温,同时兼具防止冰雹、暴雨、凝冻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种植大棚起到很好的保护及防护作用。农业大棚充分利用光伏支架下部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附加值。
  兰华峰表示,按照单个大棚可投放菌棒4500-6000根计算,每根菌棒产量5至7斤,每年共产2季,105座大棚年产量约720万斤。按市场综合价4元/斤计算,年产值约3000万元。同时解决了当地约300人的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
  “今年是试生产,只有一季,产量相对低一些。” 兰华峰表示,未来两年公司将利用威宁能源公司光伏板下有效土地,投资3.2亿元打造1万亩食用菌和中药材设施农业基地,重点种植香菇、平菇、猴头菇、灵芝、何首乌等食用菌和中药材。预计年总产值约40亿元,可解决当地10万余人就业。
  “夏家坪子光伏设施农业示范园推动了光伏发电站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了资源互补,带动了地方群众增收,有助于乡村振兴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农光互补’项目,值得全省推广。”贵州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丁雄军说。
 
家门口就业的幸福
 
  8月12日早上7点,家住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村的蔡三尔,和当地30多名村民早早来到仙水窝光伏电站红油菜苔试验基地,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采收红油菜苔。
  作为贵州新一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老员工,蔡三尔是种植蔬菜的一把好手。
  “一个人一天可以采收100斤红油菜苔,收入100元左右。”说起自己在公司务工两年多的收入,蔡三尔笑呵呵地说:“现在好得很哦,我和儿子在公司上班,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有8000多元收入,公司还管一日三餐,伙食好得很。”(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