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8-26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作者: 时间:2021-08-26 阅读:191


 (上接1版)干在一起;共产党人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和人民干实事,用工作成效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必须时时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二、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的分水岭。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要沉下心来谋长远,坚持功成不必在我,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要俯下身子解民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拎着“乌纱帽”为群众做事,而不是捂着“乌纱帽”为自己做官。要脚踏实地干工作,不说假话、不报假数,干一件成一件,做一分得一分,真正把党和人民交付的发展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这些年,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使命,践行初心,为推动贵州发展、改善贵州人民生活不懈努力。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六稳”“六保”、抢险救灾等关键时刻,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得到各族人民群众广泛好评。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要特别注重避免几种错误倾向。一要避免投资不讲效益,对老百姓不负责任。决不能未经科学论证,还没算清成本账、产出账、效益账,就赶着铺摊子、上项目,造成“半拉子”工程和资源闲置浪费。二要避免违规盲目举债,透支老百姓未来的美好生活。决不能为了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标志性工程”,违规、高息、大量举债,造成债务包袱,拖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三要避免弄虚作假,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决不能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工作造假、数字造假、虚报浮夸。四要避免民生实事办得不力,损害群众利益。决不能只想自己的帽子、不想老百姓的日子,对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不重视,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无动于衷。五要避免脱离群众,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不能平时高高在上,下基层蜻蜓点水,和群众对不上话,对老百姓的所思所念、所憎所怨不清楚,做决策严重脱离实际。
  古人说,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领导干部要“每日三省吾身”,经常问一问自己:在做决策时,有没有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在推动落实时,有没有把人民满意作为最终衡量标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有没有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化解矛盾时,有没有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上访维权时,有没有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家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甚至是,在刮风下雪时,有没有想到群众房子破没破、穿得暖不暖、吃得饱不饱?在物价上涨时,有没有想到低收入困难群众生活过不过得下去?在自己看病就医时,有没有想到群众看病贵不贵、难不难、排没排长队?等等。总之,就是要对照总书记的要求,对照党的性质宗旨,校准自己政绩观上的偏差,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办好老百姓的事作为最大政绩,以实干实绩赢得老百姓的口碑。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要求贵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贵州虽然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老百姓收入还不高,脱贫基础还不稳固。要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接续抓好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同时,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分类施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要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高质量供给体系,提供有力物质支撑。对贵州来讲,当前重中之重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要一化一化推进,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造更高收入水平。
  要为人民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对干净水质、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生态环境正日益成为第一需求。维护生态环境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祸害百姓、贻害子孙。要扎扎实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切实解决好关系老百姓身体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为老百姓创造绿色美好生活。
  要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我们要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不懈追求,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贵州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在为民服务上力行,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既做好长远民生工作,也解决好当前民生问题,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