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8-27

优结构 增动力 惠民生

作者:    时间:2021-08-27 阅读:245


 优结构 增动力 惠民生
——贵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 李自良 潘德鑫

  农村居民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居全国第二位,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51.3%,地表水、空气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化解地方债务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嘉实缀绿蔓,凉湍泻清声。贵州在撕下千年绝对贫困标签后迅速迈开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生态文明、改革开放整体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开枝散叶”,动力强劲,协调发展,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新结构:质量统揽 主攻“四化”
 
  立足党性教育基地打造精神高地、利用交通和区位优势建设边贸走廊、利用万亩林海发展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谈起未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党委书记詹以香有很多打算。
  詹以香是贵州广大基层干部的一个代表。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贵州的发展从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跃升到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新阶段,工作思路、工作抓手、工作本领等也因此发生较大变化,这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重大考验。
  贵州省开始了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的新阶段。推动结构优化、技术创新,新旧动能快速转换。城镇承载容量、环境品质、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农业提质增效,基础条件改善。盘活低质旅游项目,服务业创新发展。
  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1%,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第一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5.2%;现代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8个工业产业总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9.7%;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8%和14.1%。食用菌、中药材、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产量均增长40%以上。
 
新动能:改革深化 激发活力
 
  时下,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米箩镇的2.6万亩猕猴桃即将进入采摘期。51岁的米箩镇村民李如明比往年多了些干劲和期待:除了在基地的务工收入和分红,他今年还通过“返租倒包”从基地承包了10亩猕猴桃,“每亩超过1000斤所得的收入,我能得70%,管得好每亩能增收5000元。”
  “政府大包大揽的产业没有生命力,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米箩镇党委书记解磊看来,基础设施建设交给政府、组织发动群众交给村“两委”、种植交给农户、收购加工交给公司、市场营销交给职业经理人是农业产业最理想的发展模式。
  贵州省委、省政府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是各类产业和市场主体大发展、快发展的时期,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让其有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