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石
作者:路来森 时间:2021-08-27 阅读:237
花,鲜艳、多彩,媚好;石,坚硬、厚重、苍劲;一柔美,一阳刚,刚柔相济,形成一种和谐、完美的存在。可造景,可饰境;可怡人之情,可养人之性。
朋友爱石,不仅喜欢藏石,还喜欢养石,养石之一是“上水石”。大块上水石,置于一椭圆形底盘之中,盘中储水,于是,上水石吸水,便终日水汽淋淋。而所谓“养”,尚不止于此,朋友还在上水石的隙罅、坑洼处,置于花草:草,多为水性草;花,则多多,如菖蒲、马齿苋、兰花等等。于是,石上就常有花开,一块上水石,就不仅仅是一块“石”,而是一个花草尨茸的纷繁世界。
如此,水养石,石养花,水赋予石一份灵润之气,赋予花一种鲜活之姿;而花,又映水,润石,赋予水、石一份美丽,一脉馨香。真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我每次观赏,都会凝视良久,觉得这个“石与花”构成的玲珑世界,实在是彰显出一种饱满的情趣。朋友养石,是形而下的,更是形而上的——他养的是自己的一个欢喜世界,是自己的一个心灵视界。
小丹河,位于小城西面,是一条由自然河流改造而成的护城河。河水清浅,夹岸草木葱茏,花草繁多。园林工作人员巧智慧心,于花草丛中,置于怪石、杂石多多。或一石独立、独卧,或三两石堆于一起,又或几块石头大小不一,相依相望,构成一定图案。最重要的是:石,多为白色的花岗石,石面光洁、素雅,有着一种天然之美和纯粹之美。
而众多的花草,就在这石旁,石间,石隙,石窝,杂然开放。菖蒲、萱草花黄,鸢尾花紫,蜀葵花五彩缤纷,千屈菜则挺挺然,或丛或陇。石的白,与花的艳,映衬成趣,于此,石愈白,花愈艳,一块白石就成了一丛花的一只眼睛,亮晶晶地凝视着它身边的“花花世界”——仿佛一白马王子,自在花中笑。
一块石边,孑然一株花开,最是赏心悦目。石卧,如醉仙,姿态熏熏然;花开,静雅、贤淑,似处子,仿佛正笑吟吟欣赏石之醉意。若然风气,那花随风摇曳,则如庭前起舞的仙女了。醉石,独赏美人舞,乐在天然,乐在芬芳——一块石,也懂得享一份清福啊。
我每次,散步小丹河,都会特意在一块石上坐一会儿——看花,赏石。看飞鸟栖石,看蝴蝶恋花。因为飞鸟栖于石,那石,便陡然灵气猛增;因为蝴蝶恋于花,那花,便格外芬芳四溢,顿觉自己,也衣袂生香。
看石,赏花。我的心中,便有了一份石的硬度和厚重之气;也熏染了丝丝缕缕花的清芬和温软之情。
花、石相映,自古为中国画家所喜爱,所以,花、石就很是入得画的。
风流才子唐寅,画有一幅《立石丛卉图》:立石一块,孑然而立,孤绝、挺拔,上部微倾,似人微颔首;石面,纹理皴摺,青痕累累,沧桑至时间深处;石旁,有草花两株,叶婆娑,花挺然,繁茂可喜。画面,则题诗曰:“杂卉烂春色,孤峰积雨痕。譬若古贞士,终身伴菜根。”
可以见得,作者是以“石”自喻,那孤俏而立的怪石,似乎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虽“终身伴菜根”,生活清苦,但却不屈其挺拔、傲然之志——真乃“古贞士”也。
最有意思的是八大山人的那幅《秋花危石图》:巨石一块,上大下小,作倾斜状,仿佛随时都会倒塌下去,真可谓“岌岌可危”矣;而一株秋花,就在这“危石”之下,傲然开放——卑微着,却也灿烂着。
在此,很显然,八大是“以花喻人”——巨大压力之下,依然盛放,依旧芬芳。巨石,是那个时代的写照,而秋花,则是八大自身的写照。
一花一石,有其存在的自然美丽、魅力;更有其文人赋予的种种喻义、寓意,其境界大开,意蕴饱满——自又是“花非花,石非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