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8-27

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保护传承团队”走进“神秘”板底

作者:潘雨龙 陈玥 李菊英 杨艳 王伟 时间:2021-08-27 阅读:723


   本报讯(通讯员 潘雨龙 陈玥 李菊英 杨艳 王伟) 为推进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艺术传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文化振兴时代要求,勇争力行做新人,8月17日,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保护传承团队”走进“神秘”板底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调查,分别走访板底乡板底村、曙光村、新华村等自然村落对彝族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
  17-18日,该团队抵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发源地曙光村乐嘎院子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撮泰吉代表性传承人文道华老先生进行采访。文道华介绍,撮泰吉起源于秦朝,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演绎的一种古老戏剧,最初定义是“变人戏”。兼备双层含义,其一是“变人”,即祖先由猿猴变人的过程;其二是“扫除不干净的东西”,通过祭祀、农耕、麒麟舞和扫火星四个环节展演,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19-20日,团队抵达曙光村对铃铛舞传承人文汉远、文斌作访谈。文汉远、文斌介绍,铃铛舞又称“跳脚”,是彝族专门在丧事中进行的一项体育性活动。表演中人数不做规定,但必须是双数。左右跳跃,骑人跳跃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动作。新华村王正荣老先生对铃铛舞补充介绍,铃铛舞具有悠远的历史,在彝族风俗中历代相传。
  21-23日,团队抵达板底村,对彝族摔跤传承人文富仓老先生作采访。文富仓现年76岁,前板底村村主任兼文书。除了长期进行彝族风俗文化和运动项目的整理工作,还走访四川凉山,云南滇中等地做摔跤校对。文富仓老人介绍,板底彝族摔跤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硬腰(亦称勒腰)和软腰。硬腰是两人双手通过胸前交叉扣向后背,可以使用绊脚等任何手段将对方放倒;软腰和硬腰区别在于两人双手在对手两侧提紧对方腰带,不准触碰身体其他部位。以往选址主要在麦场,选“月亮好”的夜晚进行,现多半在平坦草地开展。在彝族婚嫁,火把节等娱乐活动中多有开展。用彝家语言说,即“输了的打酒吃,赢了的不出钱。”
  23-24日,团队在板底乡板底村赛马场对青年赛马手罗寻进行采访。罗寻说,赛马场是由两个圆形相重合组成类似田径运动场的赛马场地。赛马场中内圆的直径大约50米,周长约160米,外圆直径约70米,周长约220米。赛马场中央有圣火,赛马前要先点燃圣火,再发令进行十圈赛马,最后决出前三名给予相应名次的奖励。团队抵达百草坪,对赛马手王荣华进行访谈,王荣华介绍,百草坪赛马场是彝族大型活动时开展赛马场所,发令后围绕周长大约2000米的山丘进行赛马。除了在百草坪参与赛马活动,他还曾多次受邀到六盘水,昆明等地参加赛马比赛。
  实践过程中,该团队深入挖掘,切身感受,认真整理,充分发挥挖掘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助传承,勇争力行做新人的先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