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乡:家庭牧场富农家 小康路上幸福长
作者:唐爱梅 赵明 周阳 时间:2021-09-01 阅读:259

放牧
云贵乡马街村常年笼罩雨雾,拥有着独特的“棉花糖天空”,是该乡唯一一个没有烤烟产业的村,也曾是唯一一个深度贫困村。
近几年得益于脱贫攻坚好政策,马街村相继探索种植辣椒、魔芋、中草药等经济作物,不少村民还享受到了政策补贴,通过发展能繁母牛脱贫致富,摘掉了“贫困帽”,安国兴就是其中一位。
初秋八月,难得晴好,安国兴抓紧时间清扫新建的圈舍,盘算着再购买几头能繁母牛。
“去年卖了2头,现在还有3头牛,1头牛至少能赚1万多元,肯定想多喂点。”对比从前靠双手刨生活,问天要粮食,现在圈舍里的牛儿声让安国兴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于传统烤烟种植乡镇云贵乡而言,以党支部带动引领发展养牛产业是对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今年,该乡结合实际制定发展思路,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带动,以鼓励群众创建“家庭牧场”为落脚点,加以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壮大“家庭牧场”,助推全乡养殖业稳步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农户养牛4头以上的,奖励1000盒砖,8头以上奖励1500盒砖;种1亩牧草,奖励草种10斤。”马街村村主任杨荣祥说,在政策扶持下,全村已有54户农户建起了家庭牧场。
“修这个房子,要花12000元左右,得到补助后,我只出了5000块钱就建好了。过几天我就把牛撵进来,关起来就安逸了!”眼看着新建的标准化圈舍即将投入使用,安国兴笑容满面,他今年计划把规模扩大到8头。
为了进一步增强村民发展养牛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云贵乡出台了“6+2”配套政策,即奖励砖块、奖励草种、贷款贴息、购买保险、防疫服务、用地保障+一盏路灯、一个监控,从圈舍修建到品种选择与改良、防疫、销售等,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作用,提供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最大程度降低养殖风险,让养殖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杨荣祥说:“我们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圈舍已经建好,可以容纳20头牛,买进牛后,我们将以这个圈舍为点带领村民学习养牛。”
自推广“家庭牧场”以来,村民李伍兰成了最早的参与者之一。前几天,她卖了2头牛,一下子赚了2万多元。现在,她申请修建的标准化新圈已投入使用。“打扫卫生方便了很多,而且还能养几头牛,我准备去申请点贴息贷款,把规模扩大。”打消了后顾之忧,李伍兰的发展信心十足。
“目前,我们已建成村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专业养殖场3个、建设家庭牧场320户,今后力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专业养殖场8个以上,所有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全覆盖,实现户均养牛3头以上。”云贵乡党委副书记赵江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