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09-13

情牵两地 共谋山区教育新发展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21-09-13 阅读:259


   迤那镇第二中学和贵阳市十八中学,两地相距近400公里,在2020年7月之前,谁能想到,一个省城中学和一个乡镇中学会有如此紧密地联系。
  自2020年7月起,按照省教育厅倡导、贵阳市教育局统筹、南明区教育局负责,威宁所需、区校所能的原则,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开启了对迤那二中为期三年的组团式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本着“强力引领,搭好平台,落实帮扶,务求实效”的原则,贵阳十八中积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从建好教师队伍、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帮助迤那二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
  到今年,两地已经“友好牵手”一年多。一年多的真帮真扶,一年多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相结合,最终孕育了新的教育成果。
 
送教送培   情牵山区教育
 
  “组团式帮扶的第一年,贵阳十八中一共来了9位老师到我们迤那二中开展定点帮扶。今年开始,采取轮流到岗帮扶的形式,一年多的时间,成效明显。”迤那二中校长刘世军说道。组团帮扶开始以后,贵阳十八中的老师轮流走进迤那二中的课堂,一批批新老师的到来,给迤那二中带来了新的活力。
  走进翁坤老师的物理课堂,他正拿着实验器材和学生们互动。一会儿是严肃的思考,一会儿是满堂大笑,课堂气氛尤其活跃。学生们上他的课仿佛在看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情绪随着他的调动而不断变化,不知不觉就下课了。从学生们专注的表情不难看出,学生们是真的喜欢他的课。
  翁坤是今年才到迤那二中开展帮扶活动的十八中老师,现在是迤那二中的教务处主任。随他一起来的还有4位老师,帮扶在继续,每年都有新的老师走进迤那二中。直接让老师驻点帮扶,在校任教,是贵阳十八中帮扶迤那二中的举措之一。
  除了老师们驻点帮扶送教之外,贵阳十八中多次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到迤那二中开展培训和讲座。这样的培训从去年开始已超过十次。

跟岗学习 致力技能提高
 
  “老师和专家到迤那开展教学培训,这是‘引进来’,同时贵阳十八中还组织我们学校的老师到他们学校去跟岗学习,这是‘走出去。’”迤那二中校长刘世军用简单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对帮扶工作作了概括。
  今年3-4月,迤那二中34名教师参与贵阳十八中组织的跟岗学习,老师们亲身实践,通过备课、磨课、上课、评课和讲座等系列活动传播教学技能。一系列交流培训下来,教学技能得到了传播,迤那二中的老师们把培训过程描述成“自己专业技能成长的疯涨期”。
  除了直接到校指导跟岗外,贵阳十八中还积极组织迤那二中的老师到贵阳参与跟岗培训。“通过到岗指导和跟岗培训,自己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迤那二中教师袁燕说。
 
艺术扶贫 塑多彩校园环境
 
  组团式帮扶开展以来,贵阳十八中全方位帮扶迤那二中,不仅在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和基础设施投资上,也在文化发展上积极给予帮扶。
  走进迤那二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约三层楼高的孔子圣像。在孔子圣象旁边,是一幅生动的文化浮雕。在迤那二中的校园内,一幅巨大的“孔子杏坛讲学图”与教学楼交相辉映,整个校园透着传统文化的底蕴。在去年之前,迤那二中可不是这样,在很多老师的记忆里,之前学校的环境虽然也不算差,但是少了许多书香气息。
  靓丽风景线的背后,是贵阳十八中对迤那二中的倾力帮扶,也承载着十八中美术老师们的“艺术扶贫梦”,是两所学校交流合作的成果,更是两地教育更上新台阶的有力见证。
  “在贵阳十八中的引领指导下,迤那二中在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教改等多方面发力,不断进步创新,与贵阳十八中携手并进。”刘世军说。从贵阳到迤那,近400公里的路程,距离虽远,但为助力教育发展的心却随着帮扶工作的不断深入,越靠越近。